千年技藝再現甌越風光,塑泥成畫刻草木芳華

時間:2020-10-23 13:10:0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陳茅

陳茅,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項目甌塑代表性傳承人,1987年始師從周錦雲先生,擅長花鳥、山水、人物等傳統技藝作品,融傳統細膩技藝和現代繪畫為一體。《融》《雷峰塔》《雁山秋色》《楠溪山居圖》《祈》等作品二十余件作品榮獲國家級、省級金銀等獎作品《融》《東甌嬰戲圖》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雁山秋色

傳統甌塑技藝和中國畫虛實相接的表現方法並結合現代重彩潑墨,生動地描繪了浙南名勝雁蕩山的奇異秀美和迷人的秋色……山間雲氣迷濛,繁密細勁的樹木,大膽的墨加色淡施暈染,使畫面氣氛趨於活躍,更加強了畫面的層次感。

既有雕塑的特點,又融合繪畫的技法,是畫也是塑,它就是溫州甌塑。甌塑,俗稱彩色油坭塑,又稱“彩色浮雕”,是溫州獨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源於漢代,由中國漆器藝術中的堆漆工藝發展演化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甌塑具有色彩豐富,技法繁多,題材廣泛,規格不限等特點,主要應用於建築浮雕、壁畫、裝飾圖案及藝術挂件等。


以古屏門與古蘭花瓷象徵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百合花和玫瑰花象徵現代與西方文化藝術,以小火苗意喻中國傳統文化瀕臨消失,急需保護搶救。


以虛實相生的手法,通過傳統堆漆(甌塑)技藝細膩地描繪了“接天蓬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碧一紅,若隱若現,具有一種令人遐想的優美意境。渲染了天地之壯闊,生命之絢爛,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與祈求。

雲南和順古鎮,一個小孩陪伴媽媽,民風如此淳樸,孩子單純可愛。

宋代,浙江南部流行用瓦灰、熟桐油,混合成膠泥。當時雖然加入礦物顏料,但仍是“一道釉”型的單色,品種少,工藝也簡單粗糙。50年代中期,藝人們對甌塑材料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嘗試。從這一時期的甌塑開始,用白陶土代替了傳統材料瓦灰,然後融入熟桐油。經過高溫沸煮的熟桐油,産生了很強的粘性和韌性,再加入礦物質顏料,經過不斷糅合和捶打後,製成現代甌塑的材料——油坭。這種油坭不僅保留了傳統堆砌材料原有的附著力強的特點,又有了色彩鮮艷、色種豐富、不易褪色、造型方便等新的特性。

泰順同樂橋

運用傳統的甌塑工藝堆塑泰順嶺北古村的美麗景色,嶺北為“浙江最美鄉村”之一,以“古道、古樹、古村落、古民風、古廊橋”而著稱。

潮涌之江

當潮水湧來,江水猛漲,碧水和藍天連成一片,好像春色充塞著天地。

勝雪

以兼工帶寫、細膩又奔放的手法呈現出白孔雀自然綻放的純潔美麗,象徵和平自由、生活美好。

甌塑被浙江省政府認定為首批“浙江傳統優秀工藝美術品類”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今的溫州甌塑已經走向了世界50多個國家,並成為國內200多家著名文化標誌建築的壁畫裝飾。

東甌嬰戲圖

溫州人孩童時期的生活寫照。

心中的菩薩

開放而不失含蓄的服飾,沉思而盡顯靈悟的神態,盡展大唐女性的優美氣質,同時傳達出宋代彩塑深入細膩的獨特風格。

愛蓮説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