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集群、工貿結合、智慧升級的發展模式是破解眼鏡行業市場風險的一大法寶,也是實現甌海經濟穩增長、促轉型和提升經濟質效的有效途徑。
過去數年間,溫州正逐漸取代深圳眼鏡産業地位,成為新的世界眼鏡工廠。甌海之所以抓住了這一波産業轉移,除了“甌海生産”的品質和價格頗具競爭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甌海全力推動眼鏡産業智慧化、時尚化、集群化改造,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産業集群,使眼鏡這一優勢傳統産業在全球眼鏡産業鏈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
位於甌海區的溫州國際眼鏡配件市場(胡俊劍/攝)
産業集群優勢凸顯鑄就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甌海區聚焦製造業轉型升級,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眼鏡産業集約轉型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發展,甌海區現有眼鏡企業500多家,相關産業産值總計超百億元,從業人員6萬餘人,形成了集研發、設計、生産、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産業鏈。
“特別是眼鏡製造細分工、專業化後,生産成本得以降低,産品品質不斷提升,甌海眼鏡正從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轉型,這給客戶提供了集中採購的多樣選擇。尤其在中高檔産品系列,甌海眼鏡已形成很高的性價比和競爭力。”業內人士認為,“做一副眼鏡,需要很多零部件,打破眼鏡行業零部件生産商各自為政的局面,通過融合形成半小時經濟圈的生産集群。這種佈局,不僅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和研發成本,各企業之間也可以實現互通有無。”
目前,甌海眼鏡正按照産業鏈、産業集群的方式融合發展,産業鏈中的上、中、下游相關企業,逐漸關聯成一個大的産業集群,與專業化的市場相互配套、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進而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其中,婁橋街道強強工業園內的眼鏡專業配件批發市場頗具代表性。它很好地詮釋了産業集群所帶來的優勢。在這裡,生産企業可以買到各種零配件,消費者也可以體驗到一站式購物的便捷。該市場一樓為眼鏡製造提供完善的供應鏈,二樓則是商貿流通領域的成件批發和零售,各類鏡架、鏡框、鏡片、配件材料、眼鏡專用設施器材等應有盡有。
“有了這個市場後,我們要找各種各樣的眼鏡配件就更方便了,來這就像逛一個supermarket(超市),想要什麼與眼鏡有關的東西都可以買的到。”溫州東田眼鏡負責進出口的執行副總余曉直言。據了解,該市場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從2014年啟動建設,設有店舖210間,投資2000余萬元。目前,已有溫州、深圳、丹陽、台州等地198個商家、貿易公司入駐,匯聚世界一線品牌及國內知名品牌。
“産業鏈集群就像一個磁場,對上下游企業都具有強大吸引力。這樣,生産集群中的加工基地、生産企業搬都搬不走,你不讓他來他都要想辦法搬過來。”在業內人士看來,産業鏈集群企業還可以互通標準、互通資訊、互相服務,實現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甌海正通過培育眼鏡龍頭企業,在小鎮內形成上游有若干企業為龍頭企業生産配套産品,下游也有若干生産性服務企業,如物流企業、銷售公司等為其服務,這樣的産業集群才有競爭力。
如今,甌海年産值超百億元的眼鏡企業有5家,近三年,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産值每年增長20%以上,行業約90%的産品銷往歐美等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十大眼鏡品牌的主要供貨地區。
甌海眼鏡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採購商(金益豐/攝)
補齊鏡片生産短板引世界目光聚焦
甌海眼鏡已走過近40年的發展歷程,眼鏡的生産製造是強項,但作為核心部件的鏡片是短板。目前,甌海區鏡片生産企業僅有四五家,並且研發設計實力相對較弱,角膜接觸鏡、漸變多焦點鏡片、非球面鏡片等中高檔産品、個性化産品偏少,産品仍停留在中端檔次,要與廈門、丹陽在高端産品市場競爭,仍需加倍努力。面對軟肋,甌海區委區政府提出,對眼鏡産業中的骨幹企業進行扶持,重點關注甌海眼鏡目前較缺乏的“光學鏡片”企業。
在此背景下,溫州市金都光學有限公司兩年前遷進婁橋工業園,融進了眼鏡小鎮這個“大家庭”。“眼鏡産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們鏡片業的提升。”麻克洪作為金都光學的總經理,向筆者介紹道,“現在我們光學眼鏡片、普通眼鏡片、太陽眼鏡片都能生産。”甌海眼鏡産業發展的需求,刺激著上下游企業著力提升實力。隨著技術研發投入的增加與國內外新材料的廣泛運用,金都光學逐步實現了變色、雙光、樹脂、漸變光等鏡片的生産,能生産太陽鏡、光學鏡、老花鏡、滑雪鏡、勞保鏡等多個鏡片品種。不僅如此,金都光學還引入鏡片鍍膜技術,開展鏡片生産、鍍膜一條龍服務,全面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
解決“有無”的問題之後,面對的是“如何更好”。抱團發展成了金都光學選擇的路徑。通過採用強強合作的方式,金都光學將與眼鏡配件生産企業、金屬材料生産企業、眼鏡成品企業、板材生産企業聯合組成新的眼鏡生産企業,抱團合作生産,並著力提升技術,實現全自動化、智慧製造,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現在客戶對産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也必須與時俱進。”溫州市巨隆眼鏡有限公司鏡片生産車間負責人陳秀花説,他們的産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生産。為了滿足客戶要求,巨隆眼鏡還專門引入客戶公認的高科技鏡片檢測設備,對産品品質嚴格把關。
金都光學和巨隆眼鏡的前行,只是甌海鏡片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正是鏡片生産企業的自強不息,才推動著甌海鏡片行業更上一層樓。下一步,甌海將持續優化眼鏡産業鏈,不斷引進優質的鏡片製造商。在多方努力下,假以時日,甌海眼鏡將有機會真正補齊鏡片生産短板,厚積薄發,在世界眼鏡行業中更具話語權。
甌海電鍍園(胡俊劍/攝)
引入高新電鍍工藝助産能提檔升級
作為眼鏡配套産業鏈中的關鍵一環,電鍍工藝曾一直是溫州眼鏡企業的痛點,對於鏡架加工工藝而言,電鍍技術不佳,容易脫色,影響消費者最直觀的印象。曾經甌海電鍍技術不過關,“捨近求遠”也就成了許多眼鏡企業的無奈之舉。而要想進一步提升眼鏡的“含金量”,引入高科技電鍍工藝,成為助推眼鏡産能提檔升級的重要一環。
溫州市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是甌海區引入的高科技電鍍公司。在甌海電鍍園飛力迪4樓車間,工作人員正操作電鍍自動流水生産線,先處理沖洗,再根據客戶要求鍍鎳、上色。“電鍍一幅無鎳的眼鏡,一般需要48小時,這樣油漆才不會脫落。”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老總楊流良説,他們廠房安裝了電鍍自動流水線、人工線、電泳線、噴漆線,是目前電鍍園區唯一擁有全自動流水線生産的企業,不僅為甌海的眼鏡鏡架生産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援,也標誌著甌海電鍍企業從高污染、低效率的手工電鍍生産線,到清潔、高效的機械自動線的電鍍改革。
電鍍的上色環節,飛力迪電鍍公司採用無塵車間操作,確保眼鏡框在電鍍後的上色工序中,不會因附著細微的粉塵産生瑕疵,讓眼鏡的品質在細節中彰顯。車間與外面的空氣完全隔絕,清潔度達到10萬級。工人進入車間前,先穿上靜電衣,接受全身吹塵。“而這個車間採用的自動噴色每天可以上色3000到4000副眼鏡,是人工産量的3到4倍。”楊流良説。
高科技電鍍工藝的引入,為甌海眼鏡企業節省了不少時間和成本。“曾經電鍍運輸光來回就要花上四五天,企業主只得苦等。”甌海一眼鏡企業老總説,以往甌海八達、通達、亨達等幾家眼鏡企業都是將産品運到深圳電鍍,高企的物流成本和高耗的運輸時長,不利於産量的提升。甌海全自動流水線電鍍企業的出現,可以説解了燃眉之急。
産量之外,高科技電鍍還沒有環境污染之虞。在飛力迪電鍍公司樓頂天臺上,三台廢氣棄排放器在持續“作業”,把污染的廢氣輸送到廢氣凈化設備,以去除有害氣體。同時,在作業中企業將廢氣收集措施做到全封閉,實現廢水不落地、車間乾濕分離、廢水分質分流。寬敞整潔的車間,井然有序的污水管道,規範化的集中式污水處理,杜絕了無組織排放廢氣現象,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立足已有,攀登新高。飛力迪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裏,一樓即將建成真空電鍍車間,二樓將建蒸汽電鍍車間,引領著電鍍行業朝高科技發展……
甌海眼鏡自主品牌集聚(金益豐/攝)
甌海眼鏡,從生産製造走到生産智造,從先前單純的眼鏡配件、中高端鏡架等生産,走到智慧化生産、個性化定制、專業化檢測,再到如今引入中高端鏡片生産、高科技含量的電鍍工藝,一系列蝶變創新將助推眼鏡小鎮成為全國最具特色、最有發展動力的産業平臺之一,也將為甌海眼鏡打造成為500億元級,甚至千億級別産業集群航母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