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住得舒心!收入穩定!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譜鄉村振興新篇章

發佈時間: 2021-09-2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李琴 陸勝康 |責任編輯: 李鑫

金秋九月,走進南寧市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一棟棟整齊的樓房映入眼簾,小區內道路乾淨整潔,廣場上設施齊全,孩子們開心地嬉戲玩耍,居民們愜意地聊天歇息;配套的産業園區內,工人們有序忙碌著;學校裏,學生們讀書聲不絕於耳……近日,南寧雲、南寧新聞網“走進縣區看落實——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南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大型採訪活動”走進隆安震東集中安置區發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在這裡點滴可尋。

搬出大山群眾開啟幸福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也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事關脫貧攻堅工作全局。從大石山區到震東集中安置區,“十三五”以來,“那”鄉土地上,一場改變數萬人貧窮命運的大遷徙生動上演。兩萬多名農村貧困群眾告別“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石漠化山區,遷向城鎮、園區,開啟了嶄新的生活。“十三五”期間,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678人,同步搬遷100人。其中,在縣城震東集中安置區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5847戶24423人,在鄉鎮7個中心村安置點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255人,同步搬遷23戶100人。搬遷規模之大、搬遷對象貧困程度之深、工作鏈條之長、實施難度之大,前所未有。接近全縣二十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成為這場浩大遷徙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震東安置區內整齊的樓房。隆安縣宣傳部供圖。

震東安置區內整齊的樓房。

震東集中安置區作為隆安縣震東扶貧生態移民與城鎮化結合示範工程一期工程,選址在縣城震東片區核心區域,與老縣城一江之隔,離産業園僅兩公里,和老城區融為一體,和産業園形成産城融合。安置區在規劃上明確縣城新區一部分按照首府南寧市衛星城定位來建設,居住區、公共服務區、産業發展區科學佈局,每套安置房均是擁有獨立産權的商品住房,配備了基本設施,只需要簡單裝修就可入住。

貧困戶入住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的新居。何宏生攝

新區建成配套道路、燃氣管道、供電、管網管線、給排水、通信等,建成配套農貿市場1個、兩所幼兒園、兩所小學等,建成配套水廠、污水處理廠、體育健身活動中心,建設配套農民工創業園,一棟安置樓配套建設一棟標準廠房。居民們告別了大石山區石頭多、土地少、乾旱少雨、存不了水、生産生活條件惡劣的困境,開啟了“住得舒心”的幸福生活。

震東安置區內整齊的樓房。

2015年至2020年,隆安縣連續六年榮獲全區貧困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一等獎和綜合評定為好的等次;2020年10月,隆安縣榮獲國家“十三五”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稱號;2021年1月,震東集中安置區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成為了廣西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的典範。經過五年的努力,震東、寶塔片平地起新城,實現了隆安縣城多年來“一江兩岸”發展夢想。新區開發有力帶動了縣城開發建設,五年來,老城區五個商住小區相繼建成,“那”城開發成功,城南商業帶初步成形。一戶人的變遷,是生活的改變;數萬人的搬遷,則是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用的生動詮釋。在這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和浩大的遷徙工程中,隆安縣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就業不愁居民生活越來越富裕

讓村民從窮窩、破窩搬出來不能一搬了事。搬出來屬於“前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後半篇文章”。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遷出區大多是石漠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石山、丘陵為主,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這些地區山多地少,土地貧瘠,耕作條件差,只能種植玉米、黃豆等糧食作物,且産量低、收入來源少,增收極其困難。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怎樣才能確保這些深度貧困地區的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那麼,産業發展和就業扶持就成了重中之重。

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隆安縣抓住機遇,用好政策,集中力量辦好發展的大事。高品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通過送資訊、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送補助等,強化服務。通過建工業園、建廠房、建扶貧車間、建生産基地、開發公益崗位等,廣開渠道,多舉措,促就業,保增收。依託寶塔醫藥産業園實施農民工創業園項目,隆安縣聚力引進精密加工、生物醫藥等勞動密集型産業,打造吸納勞動力的産業集群,有利於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為幫扶搬遷群眾解決就業問題,安置區建立了就業服務站。

服務站站長梁佳向群眾推薦就業崗位。

“我每天根據不同的用工要求,在群裏發佈用工資訊,組織工友報名,第二天五點多起床送工友到基地務工。”在隆安縣震東安置區就業服務站門口,“小梁送工”的海報格外引人注意。記者了解到,這個“小梁”指的便是隆安縣震東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安置區就業服務站站長梁佳。原來,針對安置區年齡在50歲左右,仍習慣幹農活,自身無技能、進廠難、找工難無穩定的就業群體,由社區就業服務站與縣內40多家農業企業對接達成了用工合作,每天都有專人與企業對接了解用工需求,務工當日再點對點免費送工,形成“企業派單、居民點單、社區送單”的就業服務模式。2020年3月以來隆安縣震東社區共組織460多批次3.6萬多人次到丁當金福、高明、金穗、飛騰等農業基地務工。梁佳就負責每天在服務站的“每日招工資訊”欄上,更新著周邊各農業企業(基地)的招工情況和安置區每日送工人數。如今“小梁送工”成為隆安縣震東安置區的一張就業名片,“小梁送工”服務項目列入2021年隆安縣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

為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隆安縣宣傳部供圖。

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目標,滿足老年群眾居有所安、居有所依、居有所樂,增進感情、睦鄰和諧、融入生活,隆安縣在安置小區內設立扶貧車間,通過“扶貧車間加工點+家庭分散加工”等形式,讓老年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靈活接單、有活幹有錢賺。

“夕陽紅幸福工坊”,居民們正在做手工花。

在震東社區的“夕陽紅幸福工坊”內,記者看到,老人們認真做著手工花,她們手法嫺熟,動作麻利,不一會兒,一朵朵色彩亮麗,形狀逼真的手工花就堆滿了桌面。據悉,“夕陽紅幸福工坊”內主要進行手工插花技能培訓、生産加工等,每天有近30人在場內進行生産,外發手工産品覆蓋人群約470人,方便了老年群眾“樓上居住、樓下勞動”,每日增收5-20元,發揮了“一米菜園”的經濟功能。該工坊的創建經營,既便利了部分老年人兼顧接送小孩上學,又讓其在靈活時間內增加經濟來源,幫助老年人實現“感情上有交流、心理上有依託、經濟上有收入”多層收穫,一定程度上解除搬遷家庭青壯年外出就業的後顧之憂,彰顯了促民生、促就業、促融入的鮮明效果。

“夕陽紅幸福工坊”,居民們正在做手工花。

“以前在家裏種地,又累又掙不到錢,現在住這裡環境好,送孩子去學校後還有時間做工掙錢,感覺很開心!”今年60多歲的曾桂林是昌泰小區的搬遷群眾,由於年齡較大,還有兩個孫兒需要照顧,她無法到工廠上班,便利用空閒時間來到“夕陽紅幸福工坊”務工。對於她來説,能用空閒時間掙到一份收入很是知足。

對長期在外務工的2706多人,隆安縣通過多種方式舉辦技能培訓班,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能。此外,隆安縣還鼓勵自主創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安置區5846戶(1戶整戶已故)中,有勞動力的5745戶均實現1人以上勞動力穩定就業,就業勞動力12909人(其中區外務工2706人,區內縣外務工2604人,縣內就業人數7599人);無勞動力的101戶均獲得兜底保障。

孩子就近入學家長更安心

易地搬遷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過去所在的農村小學校舍很多破舊不堪,有的甚至是危房,校舍和教輔用房面積遠遠達不到標準要求,硬體設施也相對落後。

隆安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務。

為滿足搬遷群眾子女的就學需求,確保教育脫貧成效得到持續鞏固和提升,隆安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實施“1123”工程,即1所高中、1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2所小學,3所幼兒園,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新區學校佔地面積378.5畝,2016年以來投入近8億元,新建隆安寶塔實驗小學、粵桂小學、第五中學及農民工創業園配套學校等4所學校,新增小學學位6750個,新增初中學位2100個,新增高中學位3000個。新建學校為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搬遷貧困戶5847戶24423人適齡子女、寶塔醫藥産業園産城融合區工人子女、入住震東新區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等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探索“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一個家、一個學位、一個崗位”移民搬遷新路子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整體推動了全縣教育教學工作向前發展。

安置區內的配套小學。隆安縣宣傳部供圖

黨建+社區治理築牢搬遷群眾幸福防線

群眾到哪,黨的組織就建到哪,工作就做到哪。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地落實,老百姓歡歡喜喜搬新家,日子越過越方便、越過越紅火。但易地搬遷不是終點,在經濟富裕之後,推動搬遷戶的觀念轉變才能真正讓群眾走出大山,融入新生活。面對震東社區人員結構複雜、治理難題多的挑戰,社區黨委把黨的領導貫穿服務群眾全過程,真正做到為搬遷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消除了他們搬遷的後顧之憂。

為服務好搬遷群眾,震東社區探索出“鎮-社區-網格員-單元長”四級管理機制,由城廂鎮黨委統一領導,社區黨委統籌組織日常工作,網格員負責樓棟管理、單元長負責住戶聯繫與服務等;實行樓棟單元包乾管理,每個單元均有1名單元長和1名社區幹部為搬遷戶服務。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巡查,網格員積極入戶走訪,為民提供更加優質、更加貼心的服務。

同時,積極推進“震東線上”實時線上服務,由社區“兩委”成員、網格員實時關注線上聯動,實現“預約在網上、代辦在網格、服務在社區”。今年以來,震東社區網格管理服務平臺已實行“線上受理、線下辦結”服務118件,辦結率99.6%。建立78個樓棟單元微信群,日常有單元長負責發佈政策宣傳資訊、收集解決民情訴求、進行正能量輿論引導,同時組織3645名幫扶幹部分別加入微信群,對搬遷群眾“一對一”24小時線上幫扶跟蹤服務。為了讓群眾“最多跑一次”,辦理低保救助、就業補貼申報、技能培訓等業務,社區將服務流程和需提供的材料公開、編印宣傳資料到府入戶,告知群眾只需要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次提供相關原材料後,由社區黨員收集業務相關材料“跑跑腿”幫忙辦理。目前幫忙跑腿成功辦理低保等業務128件,62個困難家庭96人順利領取了低保社會救助。

下一步,震東新區還將以“先鋒引領·幸福震東”為總載體,持續開辦“幸福大講堂”,結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經常性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促進搬遷群眾儘快融入社區生活。

搬遷不是“一搬了之”。隆安縣全面落實扶貧政策、落實後續發展産業、持續推進社區就業幫扶工作,大力推進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震東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等工作,著力解決搬遷群眾“辦事難”“增收難”“上學難”“看病難”“融入難”等一系列問題,切實讓搬遷群眾安得下來、融得進去,收穫了“穩穩的幸福”。從挪出窮窩到老百姓腰包鼓了,從“老破小”到“換新顏”,從“離家遠收入低”到“家門口能致富”……孕育著勃勃生機的震東新區,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征程中奮力繪就了一幅“村美民富幸福來”的多彩畫卷。

(來源:南寧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