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名為“南寧都市農墟”的活動正在南寧市悄然興起,在一批關注生態農業人士的熱心推動下,大批採用友善農耕方式生産的農副産品以及傳統手工藝品進入城市社區,讓農村集市直接與城市消費者見面。
“南寧都市農墟”牽頭人詹榮告訴記者,來自青年實習生小額基金項目、社區夥伴等10余家關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城鄉互助、可持續發展的機構發起了這項“健康、友善、互助”為主旨的活動,目的在於使城市居民可以與農友在互動過程中增進了解、理解,既能購買到真正放心的健康食材,又能用理性的消費支援農友的友善種養方式,達成雙方的互惠互助。
詹榮説,這些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志願者通過各自的人脈關係聯繫了一批農戶和手工藝生産者,直接組織相關産品提供給城市消費者。“我們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是在其中計入了一些活動本身的成本費用。這樣産銷直接對接,購買同樣的産品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可靠的品質和更優惠的價格。”
“南寧都市農墟”特別提示,農友們生産農副産品“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不使用轉基因種子,友善地考慮土地、環境以及人本身的健康需要”。由於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承擔著更大的風險,農友們也需要“合理公平的收入以及大家的尊重和認同”。
經過數月的商討籌劃,首次“南寧都市農墟”在今年9月中旬開集,迄今已舉辦了三次。上了年紀的阿姨拉著優質大米詢問農民種植方式,大媽吃著龍州特産的涼粽嘖嘖稱讚,小朋友拎著農家散養的鴨子興高采烈,主婦們開心地分享農家自製的豆腐,活動逐漸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
“目前我們剛剛起步,還沒有辦法確認農副産品是否是達到有機標準,主要依靠各參與機構自行把握,可能以後會確立農墟的準入標準和制度。”詹榮説,“我們更側重讓消費者與農友面對面交流,成為友善的朋友,也希望以後有更多的通過生態種養生産的農副産品加入進來,共同分享,互惠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