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一條自治區水利廳幼兒園讓幼兒學白話的小小微網志,在網上引起眾人圍觀和熱烈討論。有人認為,白話應當從娃娃抓起,保護方言就是保護南寧本土特有的文化。也有人擔心,幼兒學白話後,説普通話會變成南普,且南寧的語言環境越來越不適合學白話。有人認為,白話話題觸動了城市人渴望文化傳承、在城市化過程中保留傳統的心理。
原因:不少南寧娃不會講白話
覃女士的女兒就讀于自治區水利廳幼兒園中班,近日送女兒上學時,她發現幼兒園多了一些白話教育海報。“返屋企(回家)、巨地去行街(他們去逛街)……”每次在幼兒園上下樓梯時,她都會指著海報和女兒一起念。她還用手機拍下海報,希望在家也能和女兒來個白話互動。
5月13日下午,自治區水利廳幼兒園園長姚海娟對南國早報記者説,她看一些南寧老城區的老照片時,感覺一些本土的傳統文化應該傳承下去。從幼兒園的角度來看,這種傳承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又要貼近生活,南寧白話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傳承載體。
在南寧一建築企業上班的黃女士,對17歲的女兒不會説白話感到有些遺憾。黃女士説,她和丈夫都是南寧人,可是女兒在學校都講普通話,在家也習慣講普通話。即使是一直講白話的爺爺奶奶,也只能用“夾生”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每次幾位大人為了遷就女兒,在家不自然地講起普通話,總覺得親情有點生分。她認為,南寧娃學白話,觸動了城市人渴望文化傳承,在城市化過程中保留傳統的心理,而作為本土文化的一種載體,南寧白話的傳承也因此受到更多關注。
自治區水利廳幼兒園吳紅老師説,她感覺這些年班上會講白話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她曾經做過一個粗略統計,班上會講白話的孩子不到20%,只有30%的孩子會聽但不會講白話,其餘的孩子既不會講,也不會聽白話。
姚海娟説,除了佈置白話教育海報外,一些老師還會教孩子一些白話歌曲,進行一些簡單的白話對話。至於將來是否開設白話輔助課程,是否進一步開展一些推廣白話的活動,幼兒園正在考慮之中。
擔憂:學白話會不會成“南普”
雖然幼兒園推廣白話的做法在網上好評如潮,但是一些家長卻對這一做法産生了疑惑。
市民楊女士會講白話,但堅持和兩歲的女兒講普通話。不教女兒白話的原因是,怕女兒上學後説普通話、讀英語發音帶南寧白話腔,不正宗。有市民認為,即使不學白話,自己的小孩講話都是“南普”,因為在南寧生活受白話的影響太大了。
“這是個誤區。”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教授林亦老師認為,普通話和白話是兩種差異明顯的方言,兩者語音系統相差很遠,不會影響到彼此發音,這就好比幼兒學英語不會影響到普通話發音一樣。而且,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語言。3歲的孩子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正是學習方言的最佳年齡。
此外,語言能啟發一個人的智力和思維,多掌握一種語言,就是為大腦積攢一筆財富。懂講白話的家長不教孩子講白話,以為是凈化了孩子的語言環境,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唾手可得的語言財富。
缺乏語言學習環境,是家長們的另一個擔憂。陸女士是南寧人,丈夫是廣東人,女兒打小説得一口純正的白話。可是,自從上幼兒園後,老師都要求統一講普通話。如今,上中學的女兒徹底把白話給丟了。市民王女士認為,如果家人會講白話,孩子自然會講;如果家長不會講白話,孩子即使在學校學了白話,也照樣不會講。
專家:
鼓勵孩子學多種語言
“推廣白話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更多還是需要家長的支援。”林亦認為,家長應該樹立一種雙語或多語意識,鼓勵孩子小時候學習雙語或多種語言。
對此,姚海娟説,南寧白話和傳統的廣州話其實差別不大,只不過受廣東經濟、文化的影響,粵語似乎聽著更順耳,這其實更多只是一種心理作用而已。學會白話後,基本就能聽懂和會講粵語。
林亦建議,學校可以舉行一些雙語競賽,鍛鍊孩子用普通話和白話,從講一句話、一段話,過渡到講一個故事;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可以播放一段南寧白話錄音,看看哪個孩子能聽得懂,以此來增強孩子們學白話的興趣和動力。
網友觀點PK
支援
“‘返屋企’‘行街’好有南寧味啊!水利廳幼兒園得分喔!弘揚南寧本土文化,不讓南寧白話失傳!講白話,要從娃娃抓起!”這家幼兒園的做法,在網上得到不少網友的讚賞。
@小蜜糖龍:現在在南寧都很少能聽到地道的南寧白話了,大家都在講“南普”(指帶南寧口音的普通話),去買菜跟賣菜阿姨説白話,她卻用南普回你。哎!其實本地的特色就不應該丟了。
反對
有的網友則反對推廣白話,他們認為,許多南寧本地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學白話,但現在南寧已經容納了許多不説白話的外地人,他們的孩子在南寧長大,但對白話不一定感興趣,推廣白話最好別一刀切,可以興趣班的模式開展。
市民韋先生認為,南寧白話不正宗,讓許多年輕人“難以啟齒”。微網志網友“@為了遇見你隨風而去”説,南寧白話難聽,要學就學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