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縣生活垃圾填埋場運作規範。 羅寧 攝
“橋老模式”成為鄉村生活垃圾處理典範
位於馬山縣喬利鄉東雞村白馬屯附近的馬山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是馬山縣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終點站。記者在現場看到,位於山坳的填埋場中間形成一個巨大的坑,一袋袋被黑色垃圾袋密封好的垃圾密布坑中,而整座填埋場沒有聞到一絲刺鼻的味道。填埋場場長莫強告訴記者,整座填埋場規劃填埋垃圾96萬噸,按照目前每天70燉的垃圾量計算,可使用15至18年。
對於目前全縣推廣的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馬山縣污垃辦副主任韋寶富是讚不絕口:“喬老村創新的在村屯設立垃圾池的做法,是一種從下到上的全民自覺的保潔行動,這也是根治鄉村垃圾亂倒放的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子,目前我們已經將這一經驗昇華為‘橋老模式’在全縣進行推廣,也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
“‘橋老模式’只是馬山縣實施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的一個縮影,目前馬山縣“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已覆蓋全縣11個鄉鎮中的9個,垃圾收集率及處理率達到77.5%以上。”馬山縣縣長楊敏告訴記者,在開展生活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活動中,馬山縣總計投入資金5402萬元,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處理廠、5座生活垃圾轉机站,購買了5輛配有車廂的可卸式垃圾車和9套移動式壓縮設備,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的資金投入下,如今馬山縣從城區到鄉村均重煥新顏,一個更美麗的馬山在這場“美麗風暴”中重獲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