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全國排位並不靠前的廣西,該怎樣憑藉自身特色“殺出一條血路”?與國內一流名校相比,區內70多所規模、辦學都存在差距的高校,將如何“四兩撥千斤”,確立自己在國內乃至國際高等教育領域的地位?10月17日,自治區教育廳召開“促進我區高等教育品質全面提高大調研大討論”電視電話會議,組織全區70所多高校的主要負責人探討廣西高等教育未來8年的發展思路。
廣西專家外省學習
高校改革應該怎麼走,區外高等教育先進省市是榜樣。為了振興廣西高等教育,確立2013年至2020年廣西高等教育的發展思路,前不久,廣西派出多名教育專家,到高等教育發展走在前列的上海等省市考察先進經驗。上海地方院校明晰的高校發展思路,讓廣西專家印象深刻。
早在2008年,上海的市屬高校便提出了不同層次、高水準、有特色發展的路子,注重培養高校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不搞大而全。例如,上海理工大學的定位是培養“卓越的工程師”,招生辦學便以工科為主,保證工科學生的比重。該校還與德國知名工科大學合作辦學,使得該校的畢業生一齣學校便有了“國際競爭力”。
高校至少要一把“利刃”
在當天的電視電話會議上,自治區教育廳還發佈了《關於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振興廣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及配套的高教重點建設、高校發展定位及評估考核等4個徵求意見稿,要求各高校趁這個機會摸摸自己的底子,想一想將來的高校改革之路該怎麼走。
其中,《關於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振興廣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振興意見》)提出,到2020年,廣西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40%(目前僅為目標的一半左右)。廣西大學的動物科學和農學、廣西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廣西民族大學的小語種……事實上,廣西不少高校都有自己能叫得響的學科。如何在外省名校積極“搶生源”的背景下,讓高考考生願意選擇廣西“本地姜”?《振興意見》指出,廣西高校分類指導、分類建設、分類考核很關鍵。高校不應片面追求大而全、規模“上檔次”,不能“渾身都是刀,把把都不利”。而要做到講起某個學科某個專業,就能想起某所高校,或者學校“在某一領域國內先進、區域高水準”,或者“小規模、特色鮮明”。總而言之,不論是綜合性、行業性還是本科、高職高專院校,都要有自己的發展定位和特色。
會上有專家建議,為了鼓勵高校特色化發展,相關部門應啟動“資金杠桿”,對特色鮮明、定位準確的廣西高校進行“最實際”的資金傾斜,多給建設項目、多給生均經費。
高校辦學品質要向社會公佈
記者了解到,針對目前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振興意見》提出,要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廣西重點産業、急需産業、特色産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還建立健全專業預警、退出機制,避免某些專業的“人才過剩”。
此外,高校的辦學品質到底怎麼樣,再也不是教育行業內部“關起門來”談的事情。《振興意見》有關高校評估的意見徵求稿提出,廣西要“實行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品質分析報告制度”,各高校每年對學校辦學定位、教師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專業與課程建設、品質管理、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教學品質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提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準的措施和計劃,形成《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品質分析報告》,于下一年度3月份向社會公開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