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
首先,寧波商幫,有著極為強烈的文化統一性和道德統一性。它是在儒家傳統文化和當地經商傳統融合基礎上形成的商業文化。這種商業文化第一重要的,居然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做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寧波幫幾個大佬級人物如朱葆三、葉澄衷等的事跡中,都將其發跡和商業成功歸結為個人美好品德的一種回報。比如某個貧窮的寧波人,以搖舢舨為生,每天僅僅可求一飽。可是,有一次,他在送走舢舨上的客人後,卻發現有人落下了貴重的公事包,公事包裏有數目驚人的金錢。本來,這個貧窮的寧波人可以將其據為己有,然後逃之夭夭,然後搖身一變而成富家翁,過起好日子來。可是,他沒有。他堅守做人的道德,不佔不義之財。他寧可耽誤自己的生意,也要將其物歸原主。結果失主大為感動,盡力幫助他做生意,經過一番努力,搖舢舨的窮漢子就成為了商業大亨。(這類故事很有幾個版本,被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是揀包,有的是揀扇子,不過都是貴重的東西)。有的故事中,大亨前半生辛苦工作,然而總是不能發達。然而,他身在草莽,仁義之心未泯。當碰到某個並不太熟悉的人碰到不能邁過的難關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將錢借給陷入絕境的人。結果,借錢的人後來絕處逢生,也轉回手幫助這個恩人成就了大生意。很多類似的故事,頑強地傳達著寧波商幫的第一基本文化規則:那就是,欲先從商,先要做人,做人須做仁義之人。
徽商追求的是由商而儒,寧波幫追求的是亦商亦儒。利字固重要,仁義放中間。當然我沒天真到以為所有的寧波商人都是聖人或者聖人之徒。但是,他們的商業道德的第一項,神話中的最主要的傳説,卻讓我感到震撼。所以,這個人物的第一筆確定了。不管他是誰,他在幹什麼,他的成功,是基於他的仁義。
寧波商幫的第二個基本特徵,就是他們的團結。這種團結不是簡單的地方主義和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是老鄉有困難,大家都來幫。前後兩次四明公所事件,就讓人震驚。彼時在租界裏的寧波人的會館四明公所,因為所謂的殯葬衛生問題,洋人兩次動用軍隊強行拆除。而每次,在腐敗的清政府妥協害怕之時,寧波人卻敢以一隅之眾,不惜以命犯險。更動員全體老鄉,以及有正義感的國人,癱瘓租界,癱瘓上海,逼迫洋人屈服,最終保住了這個同鄉會館。
寧波商幫的第三個特徵,就是富而不忘故鄉。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他們視回饋故鄉為一種榮譽,所以,凡是為故鄉修碼頭、學校、醫院等等此類事情,凡在外發財的人,無不爭先恐後。這類故事現在還在上演。一次我在一個美味至極的農家樂吃飯。此農家樂並不在主路上,而須下主路,經過一條窄路方可到達。間中服務員講起老闆的發跡故事,提到老闆賺到第一筆錢,揣回來孝敬老娘。老娘卻説,我用不了這許多錢,你既然有錢,我鄉道路不通,快把錢拿出來修路。結果鄉親們方便了,也方便了他後來開的農家樂,客人可以直接把車開到他店裏。過去的寧波商人,更是熱衷此類事情。蓋從前的寧波商人,多是開蒙的時候讀古書,先有了天地君親師的概念,然後才惡補英文,成為買辦或者商人。中學已經為體,所以,大義當前,絕不退縮。
寧波幫的第四個特徵,就是做生意敢為天下先。也許是他們祖先就已經形成的海洋文化之故,所以,他們對未知之物,未知之前途,沒有畏懼。就比如出海,在過去的年代,人基本上是把命運付于未知。但是,不闖即無收成;不衝即坐困愁城。寧波商幫的特點,是他們很多人成為商業大亨,都不是在傳統行業中,而是在新興行業裏,比如娛樂業,比如航運業……
是商,然而也是儒。是儒,然而又有勇。有勇,但又細緻有謀。有謀,而處事又行俠仗義。是為寧波商幫之特點。説到這兒,聲明一下,這個電視劇,並不是給寧波人在螢幕上寫的一個表揚稿。故事中的反面角色,也是寧波人。但是,這些特點淬煉之後,一個名叫周漢良的主人公,就漸漸地面目清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