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落葉知秋 暑去涼來
發佈時間:2019-08-07
金黃色的谷粒在稻田中隨風搖曳,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逐漸浸染上紅色,秋天即將來臨。每年8月7日-9日期間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它預示著酷暑即將結束,涼爽的秋季近在眼前。
古時候,人們把立秋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俗話説:“立了秋,涼颼颼”。二候白露生,它始於霧濛濛的早晨,露珠覆蓋了草地。由於這個季節晝夜溫差很大,早晨的草上會形成露珠。三候寒蟬鳴。人們可以 “聽到”它,秋天的“獨奏者”——蟬。蟬鳴聲如小夜曲回蕩在樹林。蟬是中國古代重生的象徵,幼蟲在土裏生活多年,成熟後上樹挖洞。當它們破殼為蟬,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它們寒冷的啁啾聲,宣告著秋天的到來。
很早人們就把立秋視為夏秋季交替的重要時刻,十分重視。據記載,宋朝時,侍從們會將盆栽梧桐在立秋當天移入宮殿內。時辰一到,太史官就會高呼“秋來了”,梧桐也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落葉知秋”由此而來。
其實,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需要滿足連續5日,日均溫度低於22℃大關的條件。立秋之後仍是三伏天的“末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講究在立秋這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
立秋也代表到了收穫的季節。此時我國各地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因此,在立秋民間還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90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