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民俗美食“節味兒”濃
發佈時間:2018-12-22
進入十二月下旬,冬至在寒風中呼嘯而至。來自家鄉熱氣騰騰的美食和節慶習俗,給冬至的到來增加了儀式感。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逐漸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數九寒天”。
冬至一般處於西曆的12月21日與12月23日之間。冬至這天,太陽運作至黃經270°,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測影,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過年”的説法。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從周朝開始,一直以冬至日當作“歲首”過新年。到了漢代雖然漢武帝採用夏曆將正月和冬至分開之後,冬至節也依然是民間重要的節日,在這天祭祖慶祝,重視程度有增無減。明清時期,皇帝會在冬至當天率領文武百官,前往天壇舉行祭天儀式。所以説“冬至大過年”是有淵源的。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在中國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北方,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水餃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而在江南水鄉,則有一家人團坐在一起吃糯米飯的習俗。上海的湯圓也隨著風俗融合也走進全國各地家庭的餐桌。冬至肉是廣東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
90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