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味不同,年相似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盆地也有沙漠和叢林,地域的不同與歷史的變遷,造就了56個民族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春節的慶祝方式也是各具特色。
分佈遍及全中國的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春節時,備年貨、添新衣,一片喜氣洋洋。除夕夜時,全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春節期間,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在中國的東北部,有茫茫雪原,有巍峨的長白山,這裡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春節來臨前,備年貨、開捕節、烙“火勺”,家家炊煙嫋嫋、戶戶熱氣騰騰。過年期間,村子裏隨處可見紅色的滿語福帖與對聯、挂旗。孩子們聚在一起,打‘嘎拉哈’、滑雪、坐爬犁。天寒地凍也別有一番情趣。
跨越長白山向西行進,來到內蒙古廣袤無垠的草原。蒙古族人民新年前便開始忙著佈置蒙古包、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的唱歌、玩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只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
在雲南,分佈有傍水而居的傣族居民。傣族的新年是西曆4月份。潑水活動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所以,通常稱傣歷新年為潑水節。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錶達心中的祝福。新年時節,還會擺起長桌宴,姑娘們唱著山歌迎客人入席,將當地的特色菜端上桌,熱情地邀請客人品嘗。
多生活在貴州的“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晚上,苗寨的篝火升起,節日狂歡的時刻才剛剛來臨。鼓兒敲起來,嗩吶吹起來了,阿妹們在苗寨鼓王的帶領下,載歌載舞。
這個節日,歷經滄桑,走過4000餘年,它承載著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保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春節。
如今,越來越多的“洋人”也過起了中國年,穿唐裝吃餃子互道“恭喜發財”,文化雖不同,情感卻相通。走向世界的春節,令中華文化更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