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清風,品風雅--賞味中國扇
劉雯,中國籍超模,曾經的一組中式古典大片驚艷了整個時尚圈。一把團扇,容納了多少東方韻味。
扇子起源於中國,已3000多年的歷史。初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稱之為“障扇”, 是為權力象徵物。後經歷代發展,扇子普遍傳播開來。從官員到百姓,從文人墨客到閨閣女子,扇從地位和權利的象徵轉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收藏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羽扇最古,是以禽羽製作,制藝精良,象徵權威與智慧。周瑜諸葛亮“羽扇綸巾”,扇一搖便生一計。“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一把羽毛扇增添了多少英雄氣魄與勇者智慧。
在漢代,扇面多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艷。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中國自古對“圓”有相當的心理認同感,寓意“圓滿”。團扇亦有長圓、梅花等之形,玉、竹為柄,墜以流蘇為飾。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自有香扇遮面的嫵媚嬌柔。在中國名著《紅樓夢》中,寶釵手執團扇戲彩蝶,“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又將女子“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活潑展現的淋漓盡致。
明代,折扇流行開來,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題詩作畫。一扇一搖間,便透露出許多的風流才情,折扇也因了這些美畫佳句身價百倍。中國有“文佩扇、武佩劍”的常理習俗,手持折扇,成為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徵。無論秋涼冬寒,出門應事,會親訪友,也必一扇在手,以示儒雅風流。
16世紀初,中國折扇傳入歐洲。文化的相融讓來到歐洲的“中國扇”有了更多形態與風情,風格或華麗或簡約,獨具特色,頗受歐洲貴族喜愛。
一把成扇在手,扇面扇骨相輔相成。扇骨,由竹子及各類名貴木材製成。而中國人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扇柄扇骨亦重雕工。而扇骨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單獨的收藏品類,雕刻工藝是鑒賞和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燦爛的古文明孕育了扇文化,歷經千年的歲月沉澱,整合了獨具韻味的扇文化藝術。如今,扇子的功能性逐漸減弱,但其文化價值仍需我們的傳承與發展。可喜的是,扇文化的傳承後繼有人,一批批青年匠人投身制扇行業,用一顆匠心一雙手,為“中國扇”續寫著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