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四會位於東經112º25′25〃~112º52′35〃,北緯23º11′40〃~23º41′42〃之間,廣東省中部偏西,西、北、綏三江下游。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肇慶市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縣毗鄰。屬珠三角經濟區,是肇慶市東大門和經濟中心區,綏江經濟走廊龍頭城市,也是珠三角通往粵西和廣西的交通要衝。全市總面積1166.38平方千米,市政府設在東城街道。
【地形地貌】四會市境內地形平面似豎立的桑葉,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寬約30千米,南北長約45千米。北部和西部多為山地,佔總面積44.3%;中部多為丘陵與河谷盆地,佔總面積31.2%;南部和東南部多為沖積平原,佔總面積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888米。
【行政區劃】四會市下轄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江谷、下茆10個鎮和城中、東城、貞山3個街道辦事處,有113個村委會、44個社區居委會和2251個村民小組。
【氣候和水文】四會市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2017年全市年平均氣溫21.9℃,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2.5℃。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38.2毫米。年日照時數1572.3小時。四會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最長的河流是綏江,全長226千米,其中市內河段長49千米。全市水資源總量519.44億立方米。
【人口】2017年末,四會市常住人口49.43萬人,戶籍人口42.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比重63.8%。
【物産資源】四會是“中國柑桔之鄉”。明朝時期,四會貢柑被列為朝庭貢品,享譽中外,四會沙糖桔被評為“廣東名優果品”。四會玉器産業日益壯大,全市擁有玉器賣場13個、玉器商鋪4000多家、玉器加工廠500多家、加工作坊50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多人。年加工玉璞1萬多噸(佔緬甸翡翠原石産量70%),年産值200多億元,是廣東四大玉器加工市場之一,玉器挂件和飾件佔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翡翠産品以加工製作擺件藝術品見長,佔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其玉雕風格融合當地、河南南陽工藝和福建莆田木雕、石雕工藝。産品出口東歐、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地區,已成為四會特色支柱産業。曾獲“中國玉器之鄉”“中華翡翠加工基地”“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産業基地”等稱號。四會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湖光山色,景色秀麗,貞山風景旅遊區、威整十里奇石河風景區、鄧村古法造紙第一村及正在開發的地下森林公園等一批景點成為省內外遊客休閒觀光的熱點。
【礦産資源】2017年,四會市主要開採礦種有建築用花崗岩、建築砂岩、建築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4類。
經濟建設
2017年,四會市地區生産總值382.49億元。
【工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742.75億元。全市有4個園區納入肇慶“園區建設年”主要發展載體,啟動規劃建設用地400.75公頃,新增開發及盤活土地178.11公頃,總投資61.6億元;新增落戶動工項目24個,總投資38.2億元。
【農業】2017年,四會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78.52億元,啟動省全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縣工作,率先在全省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建設美麗鄉村融資(試點)合作框架協議,首期貸款2.87億元已到位。羅源鎮成為新一輪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示範區,獲省專項資金1億元,項目進入招投標階段。首批933條自然村全面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完成沙頭、鎮郊等4個美麗鄉村建設,高獅、江頭等24個美麗鄉村加快建設。以PPP模式推進241個村級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優化農村垃圾處理模式,農村垃圾處理率100%。建成省級衛生村46個。基本完成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省級水利示範縣建設工程。
【貿易】利用淘寶、YY、眏客、花椒、虎牙等直播平臺銷售和推廣四會玉器,全市有玉器直播公司100多家,個人形式直播200多家,每天銷售玉器6000—8000件,月銷售額400多萬元。與阿里巴巴聯合打造“文化中國——四會翡翠産業館”,入駐商家70多家,為玉器企業提供銷售收入3億多元。開展“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特色農業”業務,建設宇培電子商務分撥結算中心等電商項目。8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在四會港上線運作,報關報檢完成1353單。通過四會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93.86萬噸;進出口集裝箱吞吐量10.81萬TEU(國際標準集裝箱)。
【文化】2017年,四會市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復評,獲“全國文明單位”“2016年全民閱讀先進單位”稱號;有藏書53.8萬冊,數字資源總量20TB;市博物館獲“肇慶市文明單位”稱號,有館藏文物2000多件;組織“阮公佛傳説”“貞山傳説”“江谷窩粉製作技藝”等6個項目申報登記四會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地豆、大沙2個省級文體廣場示範點和東城街道清東村、沙頭社區,地豆赤草崀村,城中街道下布村等5個文化服務中心。全年組織大型文藝演出7場、送戲下鄉50場、送電影下鄉1300多場、“到村送戲”13場、“進城獻戲”13場、“歷史學堂”9場、“民歌講座”10場、“培訓學習”4場、“新書展覽”2場、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00多場次;文藝作品創作33件,其中廣播劇《軍號嘹亮》獲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旅遊】近三年來,四會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落實中央、省、肇慶市和四會市關於促進鄉村振興和全域旅遊發展工作部署,按照“政府搭臺、市場運作、旅客參與、多方共贏”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市“一核一軸一廊”新發展格局,制定四會旅遊發展定位:以“嶺南原鄉,翡翠四會”為主題,打造“珠三角一小時休閒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掘並整合本地特色旅遊資源,擦亮六祖文化、玉文化兩大文化旅遊品牌,培育和建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旅遊發展從觀光休閒為主向休閒、度假、旅居轉變。進一步培育推動旅遊産業化發展,努力把旅遊産業打造成綜合産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四會市依託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玉文化、六祖文化、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旅遊文化延伸産業鏈,逐步形成文化旅遊産業帶。初步形成文化旅遊發展的三大區域,包括以玉文化為特色的中心商務旅遊區、以六祖文化為核心的禪宗文化體驗區,以下茆、江谷、地豆等鎮為重點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觀光區。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四會市接待旅客分別是350.64萬人次、371.57萬人次和398.69萬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7.1%、8.8%和7.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分別是18.42億、19.26億和19.9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5%、3.3%和3.1%。2017年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4%,旅遊業綜合貢獻率為9%,對社會就業的綜合貢獻率為18%。目前全市擁有景區4個,景點16個,率先在肇慶市創建威整瀑布奇石河景區和萬興隆翡翠城2個AAA景區,4家農家樂獲國家旅遊局頒發的“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稱號,特色古村落5個,農家樂特色街3條,特色農家樂約60家,其中肇慶星級農家樂9家,鄉村旅遊示範鎮(村)3條,五星標準酒店1家,精品酒店18間,床位約3200個,旅行社2家(營業部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