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探索基層民主協商新機制 跨越基層社會治理
發佈時間: 2016-01-19 14:43:1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主要做法
圍繞“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堅持民主協商共同治理”的思路,創新建立黃忠街道公民議事會,促進基層民主治理進一步落地生效。主要作了以下探索:
(一)真正堅持民主推選
為確保公信力,黃忠街道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金牛區社會組織促進會獨立運作,負責公民議事會的整個籌建選舉,實現群眾廣泛參與、層層民主推選。歷時3個多月的紮實準備,通過深入調研和全面宣傳發動,以張貼海報、散發宣傳彩頁、召開院落壩壩會、定點宣傳答疑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入細緻的宣傳,激發轄區群眾參與熱情和踴躍報名。按照“全面覆蓋、全員參與”原則,將黃忠轄區劃分成31個網格,從數百位自願報名的轄區群眾中層層選舉産生了36名委員,5位學識豐富、經驗豐富、熱心公益的委員被推選為公民議事會常設機構成員,負責日常工作。通過搭建這一互動平臺,使得社會治理主體擴大到駐轄區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商家、社區群眾等,涵蓋黃忠轄區各層各方,具有廣泛代表性。
圖説:黃忠街道公民議事會深入院落排查安全隱患
(二)真正做到放權賦能
黃忠街道堅持“積極穩妥,真正放權”的原則,將第一批涉及轄區群眾公眾利益的共計7大類21項權力清單,交給公民議事會議事協商。一是城市建設類,主要代表轄區群眾對市政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對市政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品質進行監督及實施後的效果進行評價;對設立洗、修車場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對設立臨時停車場(點)工作提出建議。二是城市管理類,對“門前三包”工作中“文明誠信商家”進行評比,評比權重佔50%;對轄區環衛作業的品質進行考核評價,評價權重佔30%;對綠化工作、院落管理及維護工作提出意見建議。三是社會管理類,代表轄區群眾對院落安全、秩序管理提出意見建議;對重點複雜區域社會治安整治提出意見建議;對社區見警率進行評議;參與民事糾紛的調處。四是公共服務類,代表轄區群眾對街道文化設施建設維護提出意見建議;對健身路徑的設置和體育配套設施建設提出意見建議;對社區文化廣場運作時間、使用範圍及噪聲控制形成管理公約,對社區文化廣場的使用及維護提出意見建議。五是基層黨建類,參與轄區黨員民主評議活動,參與審議先進黨組織、優秀黨員建議名單;監督街道黨風廉政建設及黨務政務公開,進行效果評價;對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轄區公共事務提出的提案、建議辦理落實情況進行評議。六是作風建設類,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和幹部作風進行監督評議,提出意見建議;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作風及品質進行監督評議。七是民生事項類,代表轄區群眾對老舊院落改造提出意見建議;對街道年度為民辦實事目標提出意見建議,參與工程項目及目標運作結果的驗收。上述事項清單的制定移交,確保了公民議事會代表轄區群眾參與基層治理享有實實在在的權利,從而與社區居委會、社區議事會等基層組織有了很大區別,成為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基層社會治理的又一重要補充和強大力量。
圖説:研討轄區城市轉型升級示範片區建設
(三)真正強化服務保障
為保障公民議事會權力順利履行,公民議事會每次集中議事,均由黃忠街道一名領導班子成員帶領相關科室參與,聽取意見建議,受理各類議案,並將議定事項作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民主決策的重要依據。決策一經形成,及時組織相關方面抓好落實,下達責任書,明確責任人,1個月內辦理回復。同時黃忠街道在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設立公民議事會辦公室,作為受理群眾訴求和日常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保證工作正常開展。黃忠街道專門確定一名工作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與公民議事會定期聯繫溝通。
圖説:區委副書記胡斌帶隊參加公議會第一次集中議事會
(四)真正拓寬治理渠道
黃忠街道以公民議事會為紐帶和橋梁,積極構建了公民議事會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下簡稱“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社區網格員三位一體的民主協商、共同治理格局。工作中,黃忠街道重點探索推行了三項制度。一是公民議事會委員與“兩代表一委員”對接聯絡制度:制定了對接聯絡方案,劃分了公民議事會委員與“兩代表一委員”結對聯絡小組,公佈了聯絡方式,雙方定期聯絡、溝通交流。每月開展集中議事活動,公民議事會提前3天徵求“兩代表一委員”意見建議, “兩代表一委員”視議題內容自願選擇參加集中議事活動。二是公民議事會委員與“兩代表一委員”共同組織“每月接待日”制度:每月28日,公民議事會委員與“兩代表一委員”共同走進社區院落,主動與轄區群眾面對面交流、一對一溝通,了解社情民意,聽取意見建議。三是公民議事會委員、社區網格員民意互通機制:公民議事會委員、社區網格員分別深入院落樓棟,了解群眾訴求,收集意見建議,雙方通過電話、壩壩會、座談會等形式,互通情況、互相交流,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圖説:黃忠街道公民議事會委與轄區群眾一對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