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縣:創新社會基層治理深化平安新邵建設
發佈時間: 2016-01-19 14:15:3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新邵縣建置於1952年,是湖南省地理中心位置縣,位於雪峰山脈東側,資江中上游, 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總人口 82萬,現轄11鎮4鄉,651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耕地面積42.3萬畝,水田32.1萬畝,每人平均耕地0.56畝,是全省三個人平耕地最少的縣市區之一,地形地貌主要為半丘陵半山區,國土面積構成為“七山一水份半田,半份道路加莊園”。縣城與邵陽市區僅8公里,至省城長沙也只需2個小時。湘黔鐵路跨縣北面而過,安邵、衡邵、婁新、邵坪高速公路和320、207國道、217省道貫穿縣境,滬昆高鐵在縣內坪上鎮設立邵陽北站,對外已進入全國交通大迴圈,交通條件極為便利。近幾年來,新邵縣推進社會治理暨平安建設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先後榮獲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縣、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全省為民辦實事先進縣等100多項省部級以上榮譽,連續9年被評為省、市“綜治先進縣”,2008年至今已經連續八年獲得湖南“省級平安縣”榮譽稱號,是湖南省邵陽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2015年1月榮獲“全國優秀民生改善典範城市”榮譽稱號(全國僅有45個城市和地區獲此殊榮)。
圖説:夕陽籠罩下的湖南新邵縣城
理念創新,開啟基層治理新思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高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時期,社會治理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增多、體制單一、層級較多、效率不高等嚴峻挑戰,且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同時,社會結構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傳統的治理格局下,人被分割在不同單位(城鎮)與集體(農村)之中,社會結構幾乎處在長期固化狀態,單位(或集體)治理就是社會治理的同義語,伴隨改革開放而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從過去的“單位(或集體)人”變成了“社會人”,整個社會結構也由原來簡單的工農聯盟變成了日益分化的不同階層。近幾年來,新邵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積極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偉大變革,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暨平安建設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以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增強風險意識,深化對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引領,以基層基礎建設為支撐,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法制化水準,圍繞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強力基石,堅守真心服務人民群眾的正確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法治引領、改革創新,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創新基層治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工作方法,實現基層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讓基層社會治理組織直接面對面地服務人民群眾,不斷鞏固中國共産黨的執政之基,確保社會主義政權長期安全,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一是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根本,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積極改善民生民利,以加強村、社區建設為重點,推進村級組織建設,逐步加大對基層投入力度,為村、社區一級組織開展正常活動提供經費、場所保障,充分調動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二是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把資訊化建設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支撐,積極探索構建以人為本、網格化管理、資訊化支撐、社會化服務的“一本三化”新體系。三是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基本任務,以維護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追求,以提高人民群眾滿意率為檢驗工作標準,深入推進平安新邵、法治新邵、過硬隊伍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圖説:新邵縣譚府鄉積極開展“綜治搭臺、文化唱戲”主題藝術活動
制度創新,築牢基層治理新防線。今年初,新邵縣委常委會召開專題會議,對社會基層綜合治理工作進行科學研究和週密部署,認為在現代社會治理中制度建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決定性作用,科學的社會治理理念和實踐經驗只有結合本地社情民意,轉化為切合實際、普遍適用的工作制度,才能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巨大力量,將平安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年度“三重點兩主要”和績效考核內容,明確各級綜治委主任由同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擔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責任機制、保障機制、考核機制三大體系,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形成領導帶頭、責任到人、上下聯動、有力推進的綜合治理工作良性運作局面。同時,確定“爭創省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保持省級平安縣”為年度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目標,將全年工作細分為26項具體指標量化分解到綜治委成員單位、縣直政法各單位和15個鄉鎮,將市裏下達的7項綜治重點工作細化分解至縣直各部門單位,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並明確縣級領導牽頭負責實施。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進一步健全和落實了單位責任制、領導責任制、重大問題追責制等制度,狠抓縣、單位、鄉鎮、村(社區)三級責任單位、責任人的責任落實,確保每項重點工作都有研究、有目標、有部署、有措施,有督查、有落實。
圖説:美麗的湖南新邵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