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陳淮:最大的創新是遵從客觀規律
發佈時間: 2015-11-25 15:22:1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謝謝大家,參加今天的盛會我很高興,我盡可能講的簡短一些,但是講的短不等於今天的會不重要。我們討論的是對中華民族、我們的社會、國家、歷史富有極大責任的議題,我們正在把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完成完成,我們正在把依賴於人力蓄力為主、手工工具、手工勞動,男耕女織,自産經濟、自給自足立足於農業體系轉變到立足於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上來,我們討論的不僅是城市的建設發展而且是創新的城市發展,但是我今天想説的主題是創新不等於主觀想像、美好規劃,要遵從客觀規律,遵從客觀規律才是最大的創新,而且是根本的創新。我們中國得承認我們是立足於農耕文明、小農經濟這樣一個基礎上的歷史沉澱和文化積累,農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天生對分工、市場、競爭、風險、規則這些排斥,而這些是城市絲毫不能離的一個重要基礎。
我們曾經走過了很長的發展模式、道路,以北京為例,我們曾經要把北京市建成三座共産主義大廈,共同的理想是實現共産主義社會,共産主義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後來説共産主義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什麼樣?建了三座共産主義大廈,一座在東直門,前幾年修地鐵拆了,還有一座在白塔寺,還有一個福綏境還在。選了174戶最具有共産主義覺悟的人家住進去,共産主義大廈什麼樣呢?我們理想的共産主義城市什麼樣呢?家家戶戶沒廚房。為什麼共産主義就不要廚房呢?共産主義的特點就是吃飯不要錢,滿大街是飯店,推門就進,吃完就走。我們曾經對城市立足於這樣的主觀的、美好的但不切實際的想像中,我們曾經寄託北京從消費型城市轉變為生産型城市,多少文物古跡、歷史廟宇,居民院、四合院這些寶貴的物質財富城市遺産改造成街道企業,差不多是處處點火村村冒煙了,結果我們得多還是失多?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市提出退二進三,退出二産進入三産,退三進四,退出三環進入四環,現在看這離北京實際的發展相距多少遙遠和缺乏遠見,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不要説攤大餅似的,剛才説的擁堵問題,擁堵問題全世界超大特大城市都有,但北京市的擁堵和我們的短視密切相連,我們建望京小區、西三旗小區、回龍觀小區的時候不知道將來老百姓買得起車,根本就沒設計有私家車了會怎麼樣,更不要説百分之百或80%的家庭有私家車,所以,沒有高速公路出口也沒有停車場。我們説,創新城市不是一個憑主觀想像建設城市的過程,遵從客觀規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