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十三五環境保護的戰略性想法

發佈時間: 2014-09-28 12:36:12   |  來源: 聯盟中國   |   作者:曹洋   |  責任編輯: 曹洋

 

未來我們環境方面存在著六大風險,這是我們要制定長期發展規劃的一個出發點。

首先,第一個風險主要是環境品質和環境狀況變化,現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有一種焦灼狀態,有很多地方取得改善和穩定的成效,另外有一些地方出現惡化退化趨勢,整個形勢還是十分嚴峻。從動態來講應該對前景有一個有信心,但是不可以掉以輕心,不能説有信心,所以就忘了危險。我們説水污染方面一直是我們的突出問題,這幾年大家關注大氣污染,實際上水污染還是比較重型的問題。大尺度的環境污染有所好轉,大江大河的治理,遼河過去這樣污染很嚴重的河流,現在已經摘去重污染的帽子。專門成立遼河保護區這麼一個新體制,利用了很多手段等等,從大的方面進行改善。

但是小範圍的局地性水污染問題比過去突出,小範圍能居住環境比較臟亂,小流域水污染,過去很清澈的小河流承受各種産業和城鎮化的各種困擾,這是當前水污染方面的情況。看看這些數據,表明我們現在還有一部分的地下水是受到威脅的,而且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對地下水的污染狀況不能全面掌握,這是潛在的風險很大。地下水不像地表水,地表水好治理,只要減污就會恢復。但是地下水是很難恢復的。這裡有一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海域也是這樣。湖泊污染的情況也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做好,這些圖片是做一個展示,我們確實面臨這樣的生態環境問題,他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老百姓日益關注環境問題,他就在你的身邊,這是公開的新聞媒體報道的水污染。總之,水污染還是十分突出的問題,特別是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

大氣污染更不用説,霧霾把大家的環境意識都提高了,以前老百姓沒有人知道什麼是PM2.5,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再過去一兩年,霧霾確實把我們折騰了一下,未來很難説霧霾這個情況能夠很快的解決,看樣子不是很快能解決的,儘管我們有大氣污染的十條出臺。沒有五年、十年很難看到成果。這是酸雨情況,1/3的城市還是超標。引起大家關注霧霾現象成為一個典型代表,一説中國的環境先把空氣污染拿出來,這是他的圖景。當時的照片,我本人自己拍攝照片都在這裡。大家都有感受,身臨其境。未來空氣品質短期內展望起來還是覺得有壓力。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霧霾問題不是一下覆蓋上百萬平方公里,那還不是我們的主要問題,那是霧引起的,一週左右也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頭疼的是籠罩在我們城市上空常態化出現的灰霾現象,這是對我們健康影響最大。

還有土壤污染,去年發佈了全國土壤污染的官方報告,有很多結論,從污染物超標情況來看重金屬超標比較多,從分佈情況來看是南方重於北方,東部重於西部,這是我們土壤污染方面的情況。這些圖表反映出來我們在對土地的利用過程當中是觸目驚心的,這麼好的國土,可是我們使用起來非常的粗放,令人痛心。黑黝黝的黑土地變成了沙土,我們對不起子孫後代。

過去我們認為農村的環境很好,其實現在很多農村環境都受到了污染。加上城鎮化提高了農民生活水準之後,資源消耗成倍增加,各種排放量,過去是旱廁,現在是抽水馬桶。我們説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這裡,感覺到他不好,大家以為這個地方很遠,你們説是在哪?就是北七家那個地方。北京這樣的地方就是這樣,這是我們城鎮化的過程當中缺乏規劃、管理,不是生態文明。這是我們搞生態建設過程當中生態不文明一些景象。

最後生態退化也是比較突出,有霧種問題,水土流失問題,森林面積,這些途徑也是展示我們未來的風險。

第二、人群健康風險。

第三、社會穩定風險。社會群體性事件比較多,一方面意識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利益衝突越來越加劇了。啟東事件是大家熟悉的13年發生的事件,導致了暴力,最後抓了一些人,判刑了,我們很痛心。

第四、生態安全風險。整個國土生態系統安全現在還是面臨著威脅,這種威脅是我們自己用的過度了,他超過了它的自我迴圈恢復的能力,所以我們的經濟體系很多使用了之後就發生事故,爆炸也好,洩露也好這種事故都威脅著我們的安全。

第五、區域平衡風險。過去中西部地區沒有大的風險,現在中西部環境問題也出來了。

第六、國際影響風險。我們作為這麼一個大國,又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中國人民歷來是好面子的民族,生態環境問題卻在世界面前灰頭土臉,我們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文明就是好形象,要建設生態方面的文明形象出來,這是我們未來面臨這個壓力。

以上六大風險主要是給大家做一個鋪墊,我們未來採取什麼樣的環境戰略,基於我們什麼樣的出發點,未來風險可能還有很多,大家還可以再總結。

我們看有這些風險,未來還會有哪些因素來推動,有哪些驅動因素。也有好的因素,最好時代,中央那麼大決心有利於克服風險。現實中間還有一些客觀原因導致我們未來風險。

第一我們生態環境迴旋餘地大大降低,我國是資源環境大國,但是已經被大量使用,留下的迴旋餘地被大大壓縮了,沒有更多的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

第二個獨立因素就是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壓力還會持續,所謂結構性壓力不是因為你總量多少引起,而是因為結構引起的。我們經濟減速,在速度和總量上低一點,結構上是重化工、重污染、技術相對比較落後一種産業結構和技術結構和經濟結構,所以未來生態環境從這裡得到的壓力不會説很快消失,這是我們説的新常態是速度下來一點就是新常態下來,環境一樣很嚴峻,很難快速改變。我們一定要有動作改變,這是産業結構預測的模型,這是未來化學品使用的狀況,這是未來農藥使用量還會有增長。

第三個不利因素就是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差距大。越是經濟發展往前走,治理體系的能力就越不前進,兩者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我們面臨這樣的情況。具體而言,生態環保的法律法規不是特別有力量,有的比較松,有的比較缺。同時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很多地方是有法不依,第三是體制機制缺少資金,完成我們的監管工作等等。幹部領導承擔的環境責任也比較缺乏,這一切的制度性因素存在,導致我們生態環境風險加大。兩個出發點,一個現在的環境狀況是什麼樣,另外看驅動因素是怎麼影響的。

社會力量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發揮作用還是比較小,我們希望有千百萬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現在有制度要給予他權利。

總之客觀的回想一下我們今天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未來得環境風險不是一會一會,還是有客觀原因,是發展階段上面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情況。由於有這種特殊性,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些特殊動作,特殊的措施。


     1   2   3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