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世界汶川 水墨桃園

發佈時間: 2014-09-17 10:56:4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艱辛的産業重建歷程

“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的畫卷已經躍然眼前,工業企業面臨搬遷,旅遊、商貿、休閒、教育産業將被著力打造。鳳凰涅槃開始經歷血與火的洗禮。此後,水磨鎮的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1.旅遊教育産業的培育。按照規劃,水磨中心鎮區主要培育旅遊、教育産業。鎮中心區老人村的主要建築為“禪壽老街”,是一個普通老街,建築低矮破舊,歷史記載曾經有過大戲臺等大型建築。重建按照老建築景觀,結合藏羌民族特色重新打造水磨鎮的主要景點和商業步行街。老人村原有人口268戶,850人,主要以務農、務工、經商為收入來源。對老街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有的住戶不理解,不嚴格按照規劃的房屋設計實施。新的規劃設計中,老街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商鋪,可以從將來的旅遊産業中直接得益,但村民們對水磨鎮發展旅遊心存疑慮。為了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援,援建組帶領他們去雲南、麗江、洛帶古城等地參觀考察,學習當地的旅遊發展經驗,經過考察村民觸動很大,重建工作得以順利推進。水磨羌城重建延續了禪壽老街的建設理念,建設居民安置區與老街共同組成區塊內的主要道路和商業步行街,將老街的商業氛圍延續過來,並借鑒羌族傳統民居風格,充分結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內涵,繼承與發展西羌文化,形成協調統一、民族特色明顯的羌寨。其建設凈用地61117平方米(約91.6畝),總投資約1.28億,建築面積42570平方米,計劃安置戶302戶。水磨羌城由和諧廣場、170幢居民樓、農貿市場、飛鴻廣場等組成,按照“生態、文化、安居、樂業”的理念進行了精心打造,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人有就業、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商鋪”的美好生活。同時,通過努力,將原位於汶川縣城的阿壩師範專科學校等教育機構遷至水磨鎮,新建了汶川縣第二中學,引進了四川音樂學院在水磨鎮建羌族藝術分院,培育了教育産業。水磨鎮計劃逐步吸納常駐人口3-4萬人。

2.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外遷。按照阿壩州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2008年8月,水磨鎮工業園區的企業集中開會,要求各企業做好搬遷工作,任何企業不再進行任何形式、任何産品的擴能技改,全力支援水磨重建,還水磨鎮一個清新的空氣,還水磨人民一片藍天。為了企業的順利搬遷,阿壩州委、州政府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導向,決策汶川工業北移,建設汶川新型低碳園區工業。汶川漩口新型工業園區以及汶川與廣東聯手打造的成阿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加工、建材、醫藥、食品加工、輕化工、電子等新型低碳産業,汶川、成都市給予了各類優惠政策,延伸企業産業鏈,增加産品附加值提供項目、技術、資訊、管理大力吸引企業轉型升級,以此推動汶川縣水磨鎮新型低碳工業發展。州、縣、鎮各級部門對搬遷企業做了大量的動員工作,給企業做了很多實事,通過耐心細緻的溝通,真情關懷,政策宣傳落實到位,最終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支援,讓各企業來得快意、搬得樂意,重樹起信心,63家企業成功外遷,水磨鎮的産業結構調整邁開了成功的步伐。

3.現代生態農牧業的發展。水磨鎮依託溫潤潮濕的氣候優勢,在龍頭企業九寨茶業的帶領下,在恢復重建中,開始做大做強,拓展茶葉産鏈,發展茶葉深加工,如茶多酚、茶葉油加工、茶飲料、茶食品等後續産業,形成了集茶産業基地、茶産業開發、茶文化旅遊于一體的産業經濟鏈。

水磨鎮還採取各種措施,積極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農産品加工業。2008年9月啟動了水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先後與開發商合作,改建、擴建、新建了食用菌、花卉基地,甜櫻桃、獼猴桃加工成及生産線,建立了生態鴨養殖基地以及其他基地。如今的水磨,生態農業與旅遊開始深度結合,依託萬畝茶園,花卉基地,獼猴桃林,水磨鎮開始擴展農業的外延經濟效益,現在農家莊園經濟正在崛起,將會營造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和旅遊環境,一幢幢、一排排自然環境優美、舒適清新的農家庭院,在水磨這個曾經被地震毀壞的土地上重現美景,讓人留戀往返。


     1   2   3   4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