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世界汶川 水墨桃園

發佈時間: 2014-09-17 10:56:4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震後産業重建決策規劃

1.立足長遠,科學決策。震後的水磨鎮山河破碎、滿目瘡痍,房屋受損率100%,水、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全部中斷。2008年8月,佛山援建工作組來到水磨開始重建工作。經過各級領導的認真研究決策,水磨重建必須把科學規劃、調整功能、規範佈局放在首位,最大的特色就是立足發展、立足長遠,整體設計、整體打造,用畫畫的方式建設城鎮形象,用倒推的邏輯確定産業出路,用實用的標準確定設施功能。根據水磨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對鎮域經濟發展方式與産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工業外遷,騰籠換鳥”,發展生態旅遊,將水磨鎮打造成為一個生態環境優美、民族特色濃郁的一個旅遊文化小鎮,通過發展旅游來解決當地老百姓的生機問題。外遷六十三家工廠,推動工業向文化、教育、旅遊轉型,工廠北上外聯,用“水磨精神”、“水磨作風”、“水磨速度”打造了一個“有看頭、有品頭、有賺頭”的新水磨。

2.服從主體功能區需要,規划水磨城鎮體系。水磨鎮災後恢復重建堅持恢復重建與生態環保相結合的原則,對全鎮的城鄉佈局進行了科學規劃。堅持災後重建要立足當前和兼顧長遠的原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災後重建的核心理念,確定了水磨鎮災後重建的兩個定位“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構築“以生態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特色産業為支撐”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礎上,將重建與城市化、重建與産業升級、重建與生態改善、重建與民族文化的弘揚相結合以及援建與共建相結合,打造阿壩州的安居、生態、旅遊、文化、教育中心。

3.服務民生,安置就業融會一體。堅持恢復重建與拆遷安置、就業扶貧相結合的原則,促進了拆遷安置強力推進,有效推進了城鄉建設。按照“一湖兩軸四片區”災後城鎮體系規劃,抓好“3+1”規劃編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打造老人村、茅坪子、馬家營和寨子坪片區,城市配套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骨架初具規模,按照“先安置、後拆遷”的原則,完成中學、小學、阿壩師專等重點項目建設規劃拆遷工作,完成拆遷面積24萬餘平方米,妥善安置拆遷戶722戶2520人、拆遷企業8家,搬遷墳墓235座,拆建高壓線路15組,移動、電信通信光纜4組,兌付補償資金約4.7億元。

4.服從産業發展需要,調整水磨發展思路。産業是水磨災後經濟發展提升的物質基礎,也是恢復鎮域經濟發展存量的重要載體。在産業發展的思考上,水磨鎮著眼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産業如何與重建結合才能讓更多的群眾受益,最後確定産業調整思路。因此,水磨鎮按照汶川縣的總體部署和“3213”産業振興工程,以對口援建、産業重建和發展為契機,結合我鎮“重生態、精農業、興教育、強三産、構和諧”的工作思路,緊密圍繞“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以教育、旅遊、安居、生態為主的特色魅力鄉鎮,促進全鎮産業優化升級,逐步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加快旅遊産業的發展,以老街羌城為核心,打造古鎮旅遊;以環線旅遊帶和茶園基地建設,發展休閒農家旅遊。全面啟動對發展和重建有帶頭、帶動作用的産業項目,積極加快對生態茶園區、獼猴桃種植區、中草藥種植區、傳統農業種植區、家禽養殖示範戶的建設,推動水磨鎮經濟發展,培育造血功能,增加農民收入。

4.服從重建需要,創新水磨共建機制。在災後恢復重建中,充分發揮佛山援建工作組、當地黨委政府以及幹部群眾的共同作用,同呼吸共命運,援建與自建攜手配合,風雨同舟,奉獻熱血鑄水磨。援建方在確定援建工作思路、明確援建目標時,主動把援建工作納入到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從受援方的角度出發,使援建方的主觀願望與受援方現實狀況以及援建方與受援方在觀念和目標上實現統一,相互協作,相互借鑒,最後融合成一體。當地政府主責徵地拆遷、過渡安置等事宜,援建方則負責設計、建設等工作,雙方同舟共濟,共創和諧重建。


     1   2   3   4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