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五位嘉賓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記者:請問周行長,當前人民幣在對外貿易往來中的使用度不斷上升,據央行的數據,2013年的跨境結算量達到了5.16萬億,比上年增長了61%,而上海自貿區也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動力,可以説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快速推進。但是我們注意到也有人説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不能揠苗助長,在這裡請問您到底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多遠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把握怎樣的速度、節奏和時間點?謝謝。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或者用人民銀行的話,是説人民幣在貿易與投資中的跨境使用。這些工作開展時間不長,基數很低,所以會看著增長率顯得很高。但是實際上,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比重還是相對比較低的。
人民幣國際化也有一個機遇,這個機遇就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大家對於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有某種程度的不滿意,或者信心不足,所以他們也開始願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幣。
周小川稱,人民幣如果真是走向國際化,還有很多家庭作業沒有做好,所以我們這些年主要注重於解除對於使用人民幣的不必要的限制,包括一些法律法規、業務的條例,應該對人民幣取消歧視,可以用硬通貨的地方也可以用人民幣,這些工作都沒有完全做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提的那個問題是對的,總體來講,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特別是在貿易和投資中的跨境使用的比重如果想明顯提高的話,還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從人民銀行的角度來講,不去過多地推行人民幣的使用,而是創造條件,從政策上、從實力上、從信心上逐漸創造條件,使人民幣可以被大家選擇使用,而用不用還要尊重市場參與者的選擇,你願意選擇哪個貨幣就可以去選擇,你要是願意選擇人民幣,慢慢的一些障礙也都取消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