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特色小鎮規劃需匠人精神+市場機制+産業互動
活動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此外,相偉從發改委實施“千企千鎮工程”的工作思路提出特色小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希望通過搭建一個“一網一庫(物聯網和資訊庫)”的新平臺,來實現企業和城鎮結對子,進一步強調規範引導、市場主體、健全機制、文化傳承和防範房地産,用市場化的機制扶持特色小鎮建設。
楊軍:小鎮規劃需秉承“匠人精神”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詳細規劃中心三所楊軍認為,相對於傳統的城市開發建設,特色小鎮具有用地規模小、實施速度快、偶發變化多、要素關聯強等特徵。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則具有明顯的IDBO(融資/産業-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特徵。
作為IDBO模式的關鍵環節,規劃設計涉及到承接政策、對接投資和産業資源、落實空間等諸多方面,是全程籌劃的城市服務模式。楊軍結合具體實施項目,從特色小鎮規劃設計角度提出七個創新能力:即特色價值定位能力,通過對小鎮本底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廣度延展,進行全新整合與定位;産業聯盟搭建能力,協調對接項目各方産業資源,搭建多方合作産業聯盟,為特色小鎮的産業發展提供平臺;生態環境修復能力,通過IBE生物多樣性調查等景觀生態學分析技術的引入,對小鎮的生態本底環境進行精准保護與特色培育;創新人群響應能力,通過對創新人群特徵及其需求的研究,提出針對性的空間設計與發展範式,提高吸引力;邊際土地利用能力,通過三維數字化設計平臺技術的引入,提高對複雜地形的精細化設計能力,實現邊際土地的最優利用;特色空間塑造能力,通過尺度限定、功能混合、步行友好、鼓勵交往、雙重地標、主題統一等設計理念的落實,使小鎮空間回歸人性尺度,重構小鎮物質空間背後的社會秩序;人居科技整合能力,通過低碳建設、海綿技術、智慧搭建等創新技術在小鎮內的整合與落地,實現中國小鎮人居環境理想。
最後,楊軍所長總結提出,特色小鎮應作為中國人居環境特色化的開端,規劃研究設計機構應秉承“匠人精神”,以建設“特色小鎮”為契機與實踐平臺,讓城市規劃進入精細化供給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