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1月,攸縣向網友和全縣群眾徵集意見,希望在“攸州、攸縣、攸水、梅城”4個名稱中,選擇最滿意的一個作為改縣設市後的名稱。這也意味著,沉寂了20年的設市夢,被再次提上日程。
事實上,多年來攸縣一直沒有放棄。自國家1997年關閉“縣改市”閘門後,攸縣一直在苦練內功,等待一朝成功。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正逐步落地,有跡象顯示,“縣改市”政策開閘在即。這一次,攸縣已準備就緒。
目光從“三農”轉向工業
“縣”與“市”,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最主要的在於功能側重。縣,主要關注“三農”,即使是工業、第三産業,也都是圍繞農業發展而設,為農業服務;市,側重於工業、城市建設、職工生活等,能夠形成工業和第三産業集聚式增長。
因功能不同,各自享有的許可權自然也不同。例如,國家對縣的用地指標限制很緊,必須按人口、道路等進行規劃,而縣級市可享有更多的審批權和自主權,因此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報批、項目立項、上級資金爭取等方面,都更有優勢。
對於區域來説,發展是第一要義,在當地不少機關幹部心中,改名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提升區域影響力,“縣改市後,對外招商引資更具吸引力。”
在專業人士眼中,改縣設市最直接的影響,將是加速當地的城市化進程。“縣級市政府職能須同時考慮城區、鄉村管理,注意協調城鄉關係,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城市建設。”市委黨校教育長黃夏先説。
先行改縣設市的一些地區,已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同為湖北革命老區的麻城和紅安,前者改縣設市後發展十分迅猛,招商引資遠超後者,且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建設更勝一籌,而後者則日益被邊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