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土部確定不動産統一登記時間表:3年後 ...·2014第四屆北京(春季)國際珠寶首飾展 ...·大理白族文化周舉辦 "下關沱茶"製作工藝...·技術讓生活更精彩 第二屆上交會打造"科 ...·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 首設IMAX單元·第七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 ...·第十二屆香山山花節開幕 營造5000平米花...·“娘本唐卡藝術展”國博開幕 65幅精品展...·2014重慶春季房交會 旗袍美女做宣傳吸人...·第三屆廣州金交會6月舉行 突出展示互聯 ...
聯盟中國union.china.com.cn >> 快訊 轉播到騰訊微網志 字號:

我國稀土五大産業病:産能過剩污染嚴重賣白菜價

聯盟中國union.china.com.cn 時間: 2014-04-22 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謝瑋丨

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公佈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産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産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

按照WTO規則,中方還有60天的時間申訴,如果最終難以改變結果,針對稀土、鎢、鉬三種原材料的出口配額管理制度可能被取消。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稀土出口配額爭端中,雖然充滿了國家利益的分歧與衝突,但也充分暴露了我國稀土産業的積弊。

出口配額政策的初衷

稀土元素共有17種,一般分為輕、中、重三類。其中鑭、鈰等輕金屬,在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民用領域廣泛使用;釔、鏑、鋱等中重稀土金屬,為鐳射、核工業、超導等尖端工業領域所必需,是珍貴的戰略性資源,被稱為“工業維生素”。

2012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的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然而,我國卻承擔了世界市場上超過90%的稀土供應,甚至一度超過97%。

作為稀土第一生産大國和出口大國,我國稀土市場的發展卻一度混亂。國內稀土開採産能過剩非常嚴重,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無序競爭使得有“工業黃金”之稱的稀土卻賣成了“白菜價”。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澳大利亞等極富稀土資源的國家,卻限制和停止本國稀土開採,轉而從中國進口。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對《中國經濟週刊》坦言,針對我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的申訴和WTO的裁決,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早在2001年的入世談判中,為加入WTO,我國按照承諾,在規定期限內取消了絕大部分産品的出(進)口配額,而商務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01—2009年之間,我國稀土産品的出口量維持在4萬至8萬噸之間。為了進一步規範稀土行業的發展,2009年,國家工信部制定《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2009—2015年)》,明確提出2009—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過3.5萬噸。2010年,出口配額始降至30258噸。

張安文介紹説,以我國南方地區的中重稀土開採為例:為了得到1萬噸中重稀土氧化物,會造成100平方公里的植被破壞,代價觸目驚心。“我國的付出與獲得是嚴重的不對等、不平衡。” 張安文直言,保護資源環境和規範産業秩序,正是我國政府針對稀土産業實行保護性政策措施的初衷。

“雖然最終我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被判違規,但經過充分申辯和舉證,WTO專家組認可了中方的政策目標仍是出於保護環境、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符合WTO的特殊性規則。”張安文表示。

“白菜價”背後的産業積弊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有效地規範了我國的稀土行業市場。中國稀土一改在國際市場上“金子賣白菜價”的現狀。但對於習慣消費中國廉價稀土的國外企業而言,其利益受到了衝擊。

此前,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助理王炯輝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説,過去我國稀土行業都是賣原材料,不注重後端應用。1元錢的稀土原料,我們粗加工最多賣10元、20元,到歐美做成産品後,我們就要花1000元才能買回來。

“為什麼我們賣得便宜,買的時候卻這麼貴?”張安文對《中國經濟週刊》坦言,受制於人的背後,是稀土産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積弊。

張安文表示,我國的稀土産業,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産業之一。在國家的政策支援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資源和技術實力,實現了從稀土開採、冶煉,到環境保護方面很好的發展。

然而,我國是一個“稀土大國”,卻非“稀土強國”。稀土産業自身存在非常突出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首先,稀土開採、冶煉方面的産能過剩嚴重,稀土氧化物方面産能與産量的比(即過剩系數)約為3.2,遠高於鋼鐵、水泥産能過剩行業的過剩系數;第二,在高價和高利的驅使下,開採和冶煉分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代價沉重;第三,私採亂挖、稀土走私情況嚴重,稀土價格長期受非市場因素的影響;第四,産業集中度不夠;第五,我國稀土下游産業發展是弱項,在“核高基”等稀土材料應用方面受制於人的情況比較嚴重。

稀土價格治穩當先

如果申訴情況仍不理想,我國將不得不修正相關出口限制措施,這會否對稀土行業産生較大衝擊?

“稀土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價格。”張安文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在短期內,稀土市場可能會形成一定程度的價格波動。而稀土産品價格大幅度的波動對於下游産業鏈的發展並非福音。

“最怕稀土價格暴漲暴跌。”深圳天利和磁業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該公司在贛州設立釹鐵硼永磁生産基地,從事稀有金屬的深加工,生産釹鐵硼、磁鈕、等磁性系列産品。2011年到2012年,過山車似的稀土原材料價格變化,使整個行業的企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由於稀土原材料暴漲,深加工的利潤甚至比不上原材料開採利潤。過去稀土材料的暴漲一夜之間很多人都在做磁性材料,與稀土無關的人也開始做這個行業,而現在産能嚴重過剩很多企業不得不減産保價。而需求方企業則轉而尋找其他替代材料,打擊了磁性材料的應用市場。

“稀土價格,治穩當先。”張安文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産業發展最忌諱的就是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對於進一步發展稀土下游産業、推廣稀土材料應用百害而無一利。應當建立相對穩定的稀土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為下游應用企業提供穩定企業的市場環境。

2013年起,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已以價格區間形式發佈稀土行業價格指數,由行業內極具代表性的25家樣本企業的每日交易價格統計形成。通過價格指數維護行業運作,抑制資本炒作的影響。

張安文同時提醒企業,目前國外稀土開發與利用的國際大環境值得關注。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俄羅斯等國都有豐富的稀土資源,2013年,格陵蘭廢除了鈾礦與稀土礦的開採禁令,允許國內外的礦業公司在其國境的北極地區開採礦産資源。這意味著,未來,在世界範圍內或將形成多元化的國際稀土供應體系。

責任編輯: 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