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商務部發佈對産自美國、南韓的多晶硅實行反傾銷、反補貼終裁結果,涉及金額近26億美元。在國內多晶硅行業日漸回暖之際,終裁結果將給行業復蘇施以推手。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終裁結果對我國企業影響有限,在行業內的整合重組過程中,多晶硅企業還應繼續提高自身技術水準。
對韓反傾銷幅度依然不高
據了解,截至去年11月,我國分別從南韓和美國進口多晶硅18949噸和20413噸。兩國進口量佔總進口量的比例超過一半,達到了55%。
對比初裁與終裁結果可以發現,兩者之間變化並不大。反傾銷稅率沒有變化,只是反補貼稅率略有減小。
終裁顯示,對産自美國進口多晶硅的反傾銷稅幅度為53.3%至57%,自南韓進口的反傾銷稅幅度為2.4%至48.7%。在反補貼方面,南韓並不在反補貼的懲罰範疇之列,而美國三家企業被徵收2.1%的反補貼稅。
可以發現,對産自美國的多晶硅産品的反傾銷稅幅度依然高於南韓。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對韓反傾銷幅度顯然過低。
“客觀來看,終裁結果最終能夠出臺其實對多晶硅行業來説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了。只是美中不足,對南韓裁定稅率太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研究員劉晶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 時表示,這也導致終裁結果影響有限。“之所以對南韓裁定稅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南韓之前經歷過很多類似的案件,他們在接受調查之前已經將被調查數據整理的很好,看不出任何瑕疵。”而在某光伏企業從事研究工作的分析師王潤川也告訴記者:“隨著中韓兩國在經貿領域關係的日益密切,國家也綜合考慮了現實情況,對産自南韓産品稅率相對較低。而我們堅持了對美國産品50%以上的反傾銷稅幅度則是對其去年底掀起的又一輪‘雙反’戰的有力回應。”據了解,去年12月31日,美國SolarWorld公司代表美國國內産業正式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自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産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
相對而言,隨著去年中歐雙方達成價格承諾,中歐之間談判則進展順利。1月24日,商務部發佈公告,對歐盟多晶硅暫不實施反傾銷措施。這個結果對中歐雙方而言可謂價格承諾之後又一個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傾銷依然在繼續
終裁雖是利好,但多數多晶硅企業的危機並未解除。截至去年底,我國共有13家左右的多晶硅企業受“雙反”利好影響實現復産。多晶硅産量較2012年也有明顯增加,去年,我國多晶硅産量約8.2萬噸,同比增加28.6%。 與此同時,我國去年的多晶硅進口量約為7.9萬噸。國外傾銷仍在繼續,對韓美的“雙反”初裁效果並不明顯。
“國外企業抓住‘雙反’的漏洞,現在多以加工貿易而不是一般貿易的方式對我國出口多晶硅産品。”王潤川告訴記者。而去年11月的數據顯示,加工貿易進口多晶硅量佔我國多晶硅總進口量的71%。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多晶硅中,按加工貿易方式佔比高達98%;自南韓進口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方式佔比也達71%。
對韓美等國的“雙反”效果不大,在去産能化的大背景下,行業自身也正繼續深化調整。
“去年,江蘇中能一家企業的産量就達到了5萬噸,佔國內總産量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幾家龍頭企業也都有萬噸左右的産量。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正在越來越高。”劉晶説。終裁之後,多晶硅價格會有波動,但為了熬過生存危機,許多停産企業正想法設法進行各種改造,提高自身技術和産品品質。而許多業內人士也並不認為復工潮會蜂擁而至。
“長遠來看,多晶硅價格肯定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革新呈現下行的趨勢。雖然現在有價格承諾,有‘雙反’,但都是有時間限制的,五年以後怎麼辦?企業必須找好出路。”王潤川指出,企業要苦練內功,從自身努力,不能只依靠國家的政策支援。“部分停産時間久且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恐怕最後只能在産業整合的洪流中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