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愛心天使的一天
隨著12.3國際助殘日的到來,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首次向市民開放,讓人們看到了為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做護理工作人員的辛苦一天。在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平均每位護理員要看護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三名,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而每月休息只有4天,工資平均3000多一點。還隨時可能面對智力(精神)殘疾人非理智的行為,但他們依舊任勞任怨,為這些養護人員奉獻愛心。...[詳細]
- 調查顯示 近三成殘疾青少年從未上學
- 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課題組發佈“殘疾青少年發展狀況與需求”報告稱,我國殘疾青少年的總體失學率較高,73%的人上過學或正在上學,從未上學的比例達到27%。其中,智力水準和殘疾程度是影響殘疾青少年上學的最大因素。...[詳細]
- “助殘熱線”讓殘疾人世界陽光燦爛
- “喂,你好,這裡是助殘熱線。”11月30日下午,46歲的董泉信正耐心接聽著一個打進來的熱線電話。有些話翻來覆去説了好幾遍,卻沒有絲毫怨氣。熱線再“熱”,他都不會嫌煩。一位原本需要別人幫助的殘疾人,卻用滿腔熱情幫助他人,給予別人愛的溫暖。他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或許早已忘記了世界的模樣,但他用愛心照亮他人的世界和自己的內心。...[詳細]
- 摒棄無意識歧視 讓殘疾人心裏無障礙
- 在這個充滿人文情懷、人道精神的新時代,“人人生而平等”已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理念。所以,我們的公共媒介對待此類事件要慎之又慎。媒介從業者應該避免使用歧視性語言,擔當社會責任,凈化語言空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報道有殘障的個體或群體時,應以中性的語言從“人”而非“殘”的角度描述,不能把殘障人所面臨的問題表像化或簡單歸因為殘疾。這樣,媒介才能有效地避免對殘疾人的無意歧視,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詳細]
- 寧波“五穀畫坊”工作室圓殘疾人創業夢想
- “‘五穀畫坊’的藝術品儘量淡化公益色彩,公平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我們對産品絕對有信心。”工作室已經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實現長遠發展,莫益民規劃著未來讓更多殘疾人在“五穀畫坊”實現藝術夢。...[詳細]
- 願社會讀懂殘疾人的心
- 從大環境上講,這些年,國內殘疾人的境遇還是有了很大改善。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尚日漸形成,殘疾人的社會權利有了更多保障,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大為減少。只有站在殘疾人的角度去給予關愛,我們的潛能及人生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我們渴望有一天,殘疾人不再是被動的受助對象,而是變為平等參與的主體,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分子,實現人生價值。...[詳細]
- 國際殘疾人日——讓無障礙少些“障礙”
-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成為熱議話題。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無障礙遇“障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一些新建設施不規範、不便利成了“花架子”,一些創新舉措難持久、難普及成了“裝飾品”,一些陳舊觀念未破除、未糾正成了“攔路虎”。如何讓無障礙少些“障礙”?既要打好硬底子,更要抓好軟環境。...[詳細]
- 我用殘疾人的眼看到了什麼?
- 盲道基本全部被機動車佔領,在地鐵口修有殘疾人用的降落電梯,不過早已積灰甚厚。許多屬於殘疾人的設施被正常人所擠佔,好多殘疾人都只能窩在家裏,甚至不敢出門……...[詳細]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