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有中式狩獵圖景的屏風
事實上,德語中的“中國風”雖源於中國一詞,更確切的説,是東亞風格的代名詞,與中國文化淵源頗深的日本風格也不免被一些歐洲人視作“中國風”的分支。當你走進山宮的大廳,恐怕會以為這是以中國文物為範本的裝潢案例:從墻面到屋頂佈滿了精美的壁畫,設色頗有幾分青花的韻味。畫作的題材有象徵長壽的仙鶴,象徵祥瑞的孔雀、麒麟,傲雪迎霜的歲寒三友,畫中人寬袍大袖、仙風道骨,就連卷雲、波濤的花紋都有幾分中國藝術的神采。可是再仔細看去,畫作的線條似不如國畫靈動飄逸。而高處的版畫與下方的水彩畫不同,人物的“月代頭”與和服已經透露出的原作的來歷——沒錯,這些裝飾品的原型正是日本畫。
山宮大廳中以日本畫為原型的裝飾畫
19世紀中葉,在歐洲掀起一陣和風熱潮,或者也可以稱為日本主義。起初這種風尚還只是體現在繪畫作品上,自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中展示了日本裝飾藝術後,這股熱潮也擴及到室內設計領域。山宮大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改建過程中就因此呈現出一派全新的面貌。不過,這些裝飾畫的作者並非日本藝術家,而是當時本地的一些裝飾畫匠,有的姓名已不可追溯。有趣的是,畫作的藍本並不是當時已名聲大噪的浮世繪或者大和繪,反而是日本一些宗師中國傳統國畫的作品,比如狩野派的畫作。至於裝修的設計師是否是為了配合宮殿的整體設計作此選擇,就不得而知了。
山宮大廳門板上的裝飾畫
山宮大廳的天花板及墻壁上部
同時期在水宮中誕生的黃色“中國茶室”是熔中國風于洛可可風的代表作。踏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花瓷的花瓶和托盤,與黃色的主色調相得益彰。這些瓷器結為王室收藏,有的來源於中國,有的則是邁森瓷器廠的作品。石膏裝飾從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墻面,不論是鏡子還是壁爐,都有富麗堂皇的裝飾。其中大量使用中國風素材,如傳統的中國狩獵男子、散步女子、龍、仙鶴等形象,而在花絮、藤曼等裝飾的使用上,建築師則採用了中國風與洛克克傳統元素混搭的手法。壁爐一側,兩個青花瓷瓶的支架俱雕刻成一個中國男子的形象,有學者認為其師法于德累斯頓王宮中國屋中的作品,人物細眉長眼,髭長過頜,分明是歐洲人中眼中的亞洲人無疑,而身上原本應有的中式風服飾卻變成了多褶的長袍,可謂是建築師的別出心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