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兼得、糯中帶甜,我國自主選育的農科糯336玉米正在成為北京市民舌尖上的美味。11月19日,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所研究員趙久然團隊選育的農科糯336、農科玉368等系列高葉酸甜加糯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組織遴選的“2021中國農業農村十項重大新産品”。

此前不久,趙久然主持完成的“優質特色鮮食糯玉米系列新品種培育及應用”成果獲得由農業農村部發佈的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受表彰的農科糯336等系列甜加糯新品種,通過科企合作方式,實現了大規模産業化和大面積推廣,累計在全國種植1000萬畝以上,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範圍最廣的甜加糯型主導品種,引領了我國鮮食玉米産業發展新方向。該系列甜加糯型玉米的品種培育,以及種質創制、雜優模式創新已處於先進水準。”趙久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農科糯336系列品種是如何選育出來的?趙久然介紹,過程漫長且複雜,簡單地説就是將甜、糯、高葉酸等優異品質性狀與高産、廣適、多抗等優良農藝性狀聚合,選育出甜糯2、甜糯6、D6644等“甜糯雙隱—甜上位”親本自交係;創新利用“糯質單隱X甜糯雙隱”雜優模式,組配選育出農科糯336等高葉酸甜加糯系列品種。

好吃又有營養,好種又好管。農科糯336,于2020年一次通過4大玉米主産區的國家品種審定,籽粒葉酸含量可達300μg/100g(鮮籽粒)以上。它在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以及雲貴川等地區種植,得到眾多企業和廣大農戶的種植檢驗和高度認可,並被譽為“最好吃玉米”。

農科糯336等系列品種也正在成為京郊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玉米品種。北京京郊房山區琉璃河鎮常舍村鮮食玉米種植大戶韓鳳嶺,連續十餘年種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育的品種,帶領村民成立鮮食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種植面積達到2700多畝,效益顯著。

“今年我們又建了50余個溫室大棚,第一次嘗試利用設施溫室方式種植農科糯336,以在11月以後反季節銷售,來滿足冬季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目前大棚內鮮食玉米長勢旺盛,處於陸續采收階段,主要以市民或消費者前來採摘、社區團購等方式銷售,價格達到4—5元/根,每棚收穫鮮穗5000穗以上,平均每棚産值2萬多元。”韓鳳嶺高興地説。

經20多年聯合攻關,趙久然團隊所育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應用1.05億畝,佔我國鮮食糯玉米種植面積70%左右,僅種植環節新增效益500億元以上。相關品種及産品已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有力推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鮮食糯玉米”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