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環水繞,地域遼闊,絲綢之路、駝鈴悠悠,尚學重教,人文薈萃……這裡,便是靖遠。

靖遠,黃河流經縣境154公里,是備受造物主青睞的地方,波瀾壯闊的黃河之水,潤澤出萬頃黃土的滿目翠色,強渡黃河的紅色印跡,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功績,脫貧攻堅的陽光雨露,哺育出靖遠大地的蓬勃生機。

以山為骨,以水為魂,賦予了古城靖遠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獨特風光。5809平方公里的版圖上,黃河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絲路文化源遠流長,法泉寺、哈思山、虎豹口、水韻獨石等20多處特色景區景點星羅棋佈,文化旅遊相伴相生,詩和遠方交相輝映。

十年來,靖遠縣搶抓國家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文化公園、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等戰略平臺帶來的政策疊加機遇,認真貫徹省市縣“十二五”、“十三五”文化旅遊産業發展規劃,按照文化強縣和“全域旅遊”的思路,全力構建文化旅遊互動共進、共生互融的大格局,讓文化“美起來”,産業“強起來”,實現文化旅遊産業與全縣發展大局同頻共振、互補互興。

高位推動,高標引領,激活文旅融合動力之源

“大産業”定位,突出“山水人文、大美靖遠”旅遊品牌,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靖遠縣吹響了文化旅遊産業加速發展的號角。“進一步激發抓文旅融合的力度,加快將靖遠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發展優勢。”靖遠縣委書記鄭鈺思路清晰、態度明確。立足頂層設計,靖遠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旅遊+”主線,精心謀篇佈局,把文旅産業作為後發超趕、轉型升級、富民興縣的戰略舉措和經濟發展新動能來厚植培育。縣上制定出臺了《靖遠縣關於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靖遠縣文化創意和服務設計與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領導小組,編制完成了《靖遠縣旅遊業發展規劃》等2個總規和4個景區詳規及多個項目可研,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旅遊規劃體系,力求在優化空間佈局上做“靚”、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遊項目上做“精”,守好旅遊底色、凸顯地域文化、串聯出美麗風景。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靖遠縣精心打造黃河風情遊、紅色教育遊、生態觀光遊、絲路文化遊、休閒採摘遊等特色主題旅遊精品線路,有效提升了靖遠旅遊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培育業態,打造路線,構築文旅融合強大支撐

文化是內涵,旅遊是形體,項目是基礎,只有融合發展,才能相得益彰。

靖遠縣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找準文旅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以文化為主線進行産業重構,以新業態項目為載體實施多産融合,大力改善旅遊景區景點水、電、路、訊等基礎條件,一大批烙刻著靖遠特色的文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十年來,南華山文化生態産業園、魚龍山紅色旅遊景區、羅馬風情園、西征公園、虎豹山莊、怡園古城、海昌商業街等項目相繼投入社會資本5億多元運營開業;目前,投資30億元的靖遠縣靖樂渠環境治理及文化場館建設PPP項目和投資2.3億元的“靖遠·福門黃河明珠生態城”項目開工建設,將有效提升縣域旅遊服務功能。

在秀美山水間呼吸清新空氣,在特色民俗中盡情敞開心扉,在休閒娛樂中體味歲月靜好……

靖遠縣傾力打造的以黃河石林(壩灘)—哈思山—城溝—雪山寺為重點的自然風景旅遊線路,沿線風光或迤邐或蔚為壯觀;以虎豹口—魚龍山—西征公園為坐標的紅色文化旅遊線路,愛國教育作用顯著;以東灣—平堡—烏蘭—三灘等沿黃河鄉鎮為主體的休閒觀光農業旅遊線路,滿足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旅遊需求。

創新節會,精準行銷,彰顯文旅融合品牌形象文旅融合開新景。靖遠縣以節為媒、文旅並重,詩和遠方攜手前行,構築了一幅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唯美畫面。

近年來,靖遠縣精心培育多個旅遊節慶和賽事品牌,先後成功舉辦了枸杞採摘節、大棗採摘節、靖遠國際馬拉松賽、大廟梨花節、岷漳花兒節等盛會,形成旅遊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精彩的熱潮。承辦了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中國汽車越野精英邀請賽和甘肅省青少年曲棍球錦標賽、甘肅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足球比賽暨“我愛足球”中國民間爭霸賽甘肅賽區總決賽,推動文化旅遊體育深度融合發展。

開展線上行銷推廣活動,強勢品牌曝光,掀起傳播熱潮。《靖遠枸杞》宣傳片在高鐵京廣全線投放,《飄香的靖遠羊羔肉》《靖遠枸杞又紅了》《黃河流過的村莊—大廟花開》等專題片在央視播出,平堡村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大廟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和“國家森林鄉村”稱號,有效提升了靖遠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僅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15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96億元,同期分別增長21%和26%,其中鄉村旅遊人數56.5萬人次,收入1.19億元。沉甸甸的數據見證了靖遠文旅融合發展的成績,更彰顯了“美麗經濟”的蝶變效應。

雕琢文化,塑造品牌,放大文旅疊加效應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一座城,因文化的流淌,而有了生命的律動。

十年來,靖遠縣堅持以品牌建設為目標,把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提煉文化元素,開發文旅産品,“文化+生態+旅遊”相融相盛,“吃住行遊購娛”産業鏈不斷延伸,旅遊業逐漸成為靖遠綠色崛起的支撐産業和幸福産業。

打造生態靖遠。借助農村“三變”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機遇,靖遠縣聚力打造水韻獨石、花兒新村、水岸三合、虎豹山莊等鄉村旅遊,加快了旅遊脫貧步伐;依託哈思山、雪山寺、屈吳山和沿黃自流區、高揚程灌區,大力開發集觀賞、採摘、品嘗、康養、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

打造人文靖遠。靖遠縣保護開發鐘鼓樓、法泉寺、吳家川岩畫、寺兒灣石窟等文物資源,挖掘孫氏鞭桿、靖遠民歌、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積極開發黃河奇石、剪紙、荷包、刺繡、麥稈畫等本地元素的文創産品,唱好《靖遠起義》這張名片,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現代秦腔紀實劇,用心講好靖遠故事。

打造活力靖遠。靖遠縣打造黃河石林壩灘景區、糜灘生態康養小鎮、東灣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園等重點景區,培育開發了“靖遠枸杞”“小口大棗”“靖遠羊羔肉”等7個國家地標産品為主的一批特色文旅産品,深挖東灣驢肉、酸爛肉、一窩絲等地方飲食文化、名優小吃,通過靖遠味道、鄉愁鄉韻吸引遊客、留住遊客。

尋常山水不尋常。靖遠,未來可期,一處處旅遊精品景點的謀劃建成,匯聚了靖遠縣文旅融合發展的燎原之勢。

借一河春水,贏十里風光。靖遠縣文旅産業正憑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迸發出喜人的發展勢頭,綻放出多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