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古鎮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原住民永遠是這裡的主角,也正是一種種不同的生活體驗,造就了現在的西塘。它喧鬧但不喧囂;它紛繁,但不紛擾。用特有的煙火氣息,包容著人與景的共生。

在景區核心區的安善橋下,有一家永遠忙碌著的飯店,老闆丁國強是土生土長的西塘人:“這家飯店,是跟西塘共同成長的。”只要一聊起飯店,老丁便有説不完的話。

1996年9月,浙江西塘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7年3月8日迎接了首批遊客,這個平靜的小鎮開啟了蛻變的步伐。1998年,丁國強原供職單位破産清算,他成了一名下崗工人,對於從小患小兒麻痹症的他來説更成為了一個重大變故,古鎮橋頭上,從沒幾個人到熙熙攘攘的遊客,一句話飄來:“這裡吃飯的地方太少了”,丁國強便心下有了計較,1999年4月4日,自己做廚師,愛人當服務員,四張桌子,西塘景區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飯店“錢塘酒家”正式開張了,這家用老丁祖宅返修的“夫妻店”,在西塘一做,就是20年。

                                             錢塘人家的“前世”與“今生”

其實,西塘是一個有著2600多戶原住民居住的社區,這裡的村落形成于唐,25萬平方米的龐大古建築群多保留著明清遺風,擁有著豐富的建築史、民俗史,一片一瓦都是現貨的歷史典籍,保護傳承刻不容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中心的專家在考察西塘時亦讚嘆:“西塘的文化內涵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還蘊含在生活中。”而生活,正源於像老丁一樣的平凡西塘人。

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丁國強從一名下崗工人成為了一個“下海”老闆,也得益於西塘古鎮文旅的不斷發展。嘉善西塘旅遊休閒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陸豐告訴記者,西塘在整個旅遊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藏富於民,最終目的是讓西塘原住民享受到發展的紅利。老丁的飯店,原先是自家祖宅,為了符合古鎮發展,保護傳統建築,景區相關部門曾多次到府協助設計、規劃,讓老宅在不改風貌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實用,不僅讓百姓生活在風景裏,更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

                                                  西塘櫻花雨

隨著西塘古鎮旅遊業的不斷開發,老丁的店也逐漸擴大了規模,從賬本上的來自上海客人的第一單,消費100元,到如今兩家店面年銷售額總計高達八百多萬,他連連重復著一句話,西塘旅遊改變了他的命運。當然,除了自身的發展,老丁還為西塘原住民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我們店裏的服務員,有的從下崗到現在,都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買好了房子哩!”這種實實在在的旅遊紅利,不僅寫在了報告上,更裝進了原住民的錢袋子裏。

文化旅遊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當地原住民的命運,還撥動了他們心中的那根“文化傳承”的心弦。“隨著景區不斷的開發,老百姓們對古建築的態度也有了180度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忽視景區內的老宅,自發地開始修葺、修繕水鄉特有的房屋建築,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改變,也踐行著西塘景區一直倡導的“保護文化DNA,合理追求GDP”的基本理念。現在,在景區內,你可以聽到嘉善田歌,你可以學習如何製作盤扣,還能嘗一口西塘特製的八珍糕,這種文化基因的保留與傳承,則是對於區域文化最大的尊重與敬畏。

                                                         西塘版畫

                                                        精美盤扣

長三角區域,是中國古鎮最密集的地帶,每個古鎮都是一個多側面立體,發展步調跟隨古鎮特色而生,而保持思考、保留初心,是每個古鎮發展歷程中必須遵循的客觀原則。西塘始終抱著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發展,不僅將目光放在了自身,還希望能夠在區域內主動地與毗鄰古鎮交流、融合,今年5月,長三角一體化古鎮文旅創新大會在西塘召開,來自滬蘇浙皖的15家古鎮齊聚一堂,為摒棄偏見和通力合作提出了思考與交流,這一次,西塘又走在了前面。

“西塘從發展到現在,一路伴隨著國家政策紅利走過來,從1986年西塘古鎮提出保護古鎮的概念,到1996年發展旅遊,在這個過程中‘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取得活態化保護,西塘不斷在努力實現景區全域化目標,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旅遊開發成果。”陸豐説到,其實,回首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的古鎮文旅發展,西塘的確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