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將迎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1000天。今天上午,北京晚報記者探訪了北京賽區的三個冬奧會場館: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水立方”和“冰絲帶”。作為44項已經開工的冬奧會工程之一,“水立方”目前已經進入“水變冰”的實質性改造階段,待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搭建完成後,8月將恢復對外開放。

北京冬奧村

樓宇排布傳達中國文化符號

北辰路以東、北土城路以北的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3.3萬平方米。賽時將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服務,賽後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北京冬奧村項目規劃理念源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制,房屋以三合或者四合排列,中間圍合成一個庭院,構成住戶的基本單位,通過圍合和錯落的變化形成開放與私密巧妙結合的院落居住空間。“我們想通過樓宇與樓宇間坐落有致的排布,以建築形式傳達中國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北投集團北京冬奧村項目項目經理屈晨介紹,除了建築形制外,北京冬奧村項目的園林景觀同樣也充滿了中國元素,“我們在中心綠地複製了乾隆年間的《冰嬉圖》,將來觀眾們走進綠地,在裏面轉上一圈,就能看到《冰嬉圖》裏的元素。”

《冰嬉圖》是乾隆年間一幅表現冰嬉場面的宮廷繪畫,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全景展現了清朝乾隆皇帝冬天欣賞冰嬉的場景。

“水立方”進入“水變冰”階段。

裝配式施工可節約1/3工期

上午,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二標段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著地下車庫結構的鋼筋綁扎,一根根林立的鋼筋組成了一個壯觀的“鋼鐵海洋”。“不同於一般的公租房項目,北京冬奧村的人才公租房採用了鋼結構裝配式施工。”屈晨告訴記者,相比傳統結構,鋼結構更有利於回收,室內空間佈局也更靈活、方便拆改,而地面二層以上全部採用裝配式施工,免去了現場的混凝土澆築,預計可節約至少三分之一的工期。

北京冬奧村正在建設地下車庫。

除此之外,以“居住者為核心”的健康建築理念也是北京冬奧村設計中的亮點之一。屈晨介紹,綠地空間上鋪設有光導管,可以將收集到的太陽光能導入地下車庫用於車庫照明;最先進的5G技術也被引入北京冬奧村,村裏在賽時將實現5G信號全覆蓋;地下空間也以連廊方式相連,方便運動員們“足不出戶”就可逛便地下的商業配套設施。

按照目前的計劃,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將於7月底躍出地面,今年年底實現結構封頂,2020年年底基本完工。

水立方”

即將開始搭建鋼結構平臺

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游泳中心,正在進行向“冰立方”華麗變身的改造工程。

上午,記者走進“水立方”的改造現場。曾經碧波盪漾的泳池,如今已看不到一滴水,清理乾淨的場地就等待著從水到冰的第一步——搭建鋼結構平臺。“馬上,我們就將在原先的泳池內搭建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負責施工的項目經理劉軍告訴記者,鋼結構平臺的所有構件均是在工廠加工好的預製構件,且構件薄度比一般的鋼構件要薄,工人們只要在現場像“搭積木”般完成構件的組裝即可,預計工期只要20天左右。

場館運營單位國家游泳中心副總經理李雲峰介紹,根據改造方案,“冰立方”將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

同時,改造完成後的“冰立方”不僅增加了冰上功能,還將實現智慧升級,全新的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將有效控制和監測場館室內的溫度、濕度、照明、聲學等變化,為冬奧冰壺比賽提供完美環境。

“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展,預計7月底我們就可以完成鋼結構平臺的搭建,8月‘水立方’恢復對外開放,年底具備舉辦初級冰壺測試賽的功能,明年7月完成全部改造。”李雲峰説,明年完成全部改造後,“水立方”將成為世界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冬奧會歷史上最大體量的冰壺場館、世界唯一既可以運作水上項目又可以運作冰上項目的“冰水交融”奧運場館。

休閒廣場下增設冰上運動中心

記者同時了解到,“水立方”南側的休閒廣場也將新增一處地下冰上運動中心。冰上運動中心賽時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將作為冬奧會重要遺産,永久保留冰上功能,成為集冰上賽事、滑冰健身、冰上培訓、體育旅遊、冰上演出等功能于一體的冰上項目平臺。

“建地下冰場不佔用新的土地資源。”承建單位項目管理人員向記者描述,未來,偏西側的位置將建一個183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人們可在此體驗滑冰、冰球等冰上運動,另一處4條45米×5米的標準冰壺賽道也將建成。

有了地下冰場,原先的休閒廣場怎麼辦?據介紹,在冰場建好後,休閒廣場不僅將恢復原貌,還會增設三個“水滴”形狀的雕塑,放置在冰上運動中心的出入口。觀眾可以直接通過地下通道,往返于冰上運動中心和“水立方”之間。

按計劃,南廣場地下“冰上運動中心”將在9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明年2月建成達到使用條件,每年可接待超過10萬名冰上運動愛好者。

冰絲帶”

已經正式開始“絲帶”飛舞施工

和國家游泳中心一樣,國家速滑館同樣有一個親切的昵稱——冰絲帶,因為從外立面看,由高到低盤旋而成的曲面外墻既像是“絲帶”,又像是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動時所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跡。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各場館中,“冰絲帶”獨獨擁有兩個最:世界體育館場館中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1.2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冰面。

不久前,“冰絲帶”剛完成“天幕”的“編織”,馬鞍形索網屋面的輪廓已經完完整整地呈現了出來。下一步,就將正式進入“絲帶”飛舞的施工階段。

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了“絲帶”的樣品。整套體系由S形龍骨、玻璃幕墻和發光玻璃管構成。弧形玻璃管是超白夾層玻璃,玻璃中間還要夾上彩釉的膜,以呈現出冰裂紋的花的圖案。

組成“冰絲帶”的3360塊玻璃幕墻的安裝,是“絲帶”施工中的難點之一。“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這3360塊幕墻玻璃,尺寸就有1680個。”國家速滑館黨委書記武曉南介紹,索網安裝完成後,即將開始玻璃幕墻尺寸的現場實測,幕墻拉索和S形龍骨必須嚴絲合縫地連接,“為了打造出完美的造型,一毫米也不能差,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今年年底,“冰絲帶”就將在北四環迎風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