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中國臨港經濟發展向新發力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7月11日,與會者在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上了解水下機器人。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一台往複式天然氣壓縮機的零件四散在VR培訓教室中。戴上VR頭盔,操作手柄,重達幾公斤的零部件不僅可以“拿在手裏”觀察,文字介紹和操作注意事項也會浮現在視線中央。

這個仿佛遊戲外設的VR裝備,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帶到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上的展品之一。“這套設備能夠有效彌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短板,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作。”海油工程特種設備分公司産品孵化製造中心資訊化管理室主任祁堯飛説。

在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上,從海工裝備製造智慧工廠到各類“大國重器”,再到進口海鮮、新鮮食材……眾多展商帶來的豐富展品展示了中國臨港經濟向新發力的豐富成果。


7月11日,與會者在博覽會上參觀電動集裝箱船的模型。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臨港經濟是指地理位置毗鄰港口、相關業務與港口有較高關聯度、依託港口物流的便利條件發展而來的經濟業態。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真虹看來,發展臨港經濟是發展港口新質生産力的必然要求。

“擺脫單純追求港口吞吐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港口帶動臨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模式,能使港口以更高效能、更有韌性、更便利的服務,形成與城市和諧發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真虹説。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計劃到2030年未來産業産值達到1000億元;天津濱海新區正形成以海洋油氣、裝備製造、航運服務為代表的産業體系;南通坐擁千億級船舶海工産業,突破關鍵技術50多項……多位與會專家表示,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正在引領中國臨港經濟發展。


7月12日,與會者在航運展上參觀“深海一號”能源站模型。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參展商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場地上,正在同步建設4個7層樓高的海工裝備模組組,2025年,它們將服務於南美洲熱帶雨林附近的石油開採項目。

為在濕熱環境、海水侵蝕等條件下“服役”50年,天津大學與博邁科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在20余名機械工程、人工智慧專業教授的協助下,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出“超長使用年限海工平臺”所需的全部技術參數。讓企業具備了生産這類海工平臺的能力。

除了臨港製造業,臨港關聯的金融、商貿、娛樂等服務業也正蓬勃發展。臨港産業擺脫了以往“遠離民生”的標簽,港口城市百姓正同步品嘗臨港經濟新業態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上,總佔地面積達180平方米的東疆綜合保稅區商品展區人氣十足。從西班牙塞拉諾火腿,到馬來西亞新鮮鳳梨,再到俄羅斯帝王蟹、巴西牛排……東疆綜保區疊加了“自貿”和“保稅”的雙重政策優勢,通過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越來越多“全球風味”正在更加高效便捷地進入百姓日常生活。

6月末,由海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進口的馬來西亞鳳梨,在海關放行1.5小時後即在當地商超上架,百姓得以第一時間品嘗熟成度極高的東南亞水果。

“當地良好的口岸資源、區位優勢及完善的冷鮮物流産業,令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在馬來西亞擁有穩定豐富的貨源渠道,希望將更多當地優質水果帶入國內市場,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實惠的甜蜜體驗。”海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與會專家指出,臨港産業作為港口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已成為拉動港口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未來,一方面要根據發展趨勢和臨港園區現有基礎,努力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另外,還應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形成新質、高效、完善的現代産業體系。新華社記者梁姊、隋福毅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中國臨港經濟發展向新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