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戎裝褪去心不改 紮根基層助振興

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是村民交口稱讚的“兵支書”。在脫貧攻堅路上,他爭做“排頭兵”;在鄉村振興路上,他勤做“領頭雁”,用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展示著退役不褪色的軍人本色,為家鄉的繁榮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元古堆村,從“爛泥溝”蝶變為國家4A級景區,從深度貧困村發展為擁有萬壽菊、百合、食用菌、中藥材、鄉村旅遊等富民産業的樣板村。2023年,元古堆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61萬元,較2012年增長11倍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

從“退役軍人”到“村幹部”,他傾力投身家鄉建設

進入夏季,董建新比平時更忙了。早上7時剛過,他接到電話後就急忙來到鄉村會客廳,和運營團隊一起商量如何做好文旅宣傳策劃,迎接即將到來的旅遊旺季。隨後,又去遊樂園查看建設進度。下午,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百合、羊肚菌的種植情況……

元古堆村三面環山,高寒陰濕,曾經交通不便,群眾生活困難。2002年,董建新退伍回到家鄉,嘗試發展産業,但受制于交通、環境等因素,最終選擇在當地經營一家小餐館,日子過得不溫不火。投身家鄉建設,成了那時董建新心中的一個念想。

2013年,春節剛過,渭源縣組織兩名鄉鎮幹部帶領元古堆村15名村民代表前往福建蓉中村學習,身為黨員的董建新積極參與。“我印象特別深的是,老師説‘工字不出頭,靠土可出頭’。”深愛著土地的董建新反覆琢磨這句話的意思,“蓉中村僅1平方公里,那麼點土地都能富。我們這麼多地,還富不起來?”

培訓結束後,董建新被選拔進村“兩委”工作,一幹就是12年。從村支書助理、村文書、村黨支部副書記,一直到村黨總支書記,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從“門外漢”到“領頭雁”,他開拓進取帶領群眾奔富路

元古堆的村民們以往只種植小麥、胡麻等農作物,因地勢原因,種植面積小,很難成規模。

“要讓群眾的生活富起來、日子好起來,就一定要帶領群眾發展好産業。”2019年,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面對帶領群眾發展不小的壓力與責任,董建新勇敢站了出來,擔任合作社理事長,一心帶領群眾發展起富民産業。

一次偶然機會,董建新了解到元古堆村自然條件十分適宜種植羊肚菌,市場需求大,産品附加值高。

董建新深知要想帶領群眾種,就一定要自己先試先種。2019年7月,他投入近3萬元進行試種,因經驗不足而失敗。

諮詢專家、上網查資料、拜訪其他種植戶……2020年4月,吸取經驗教訓的董建新再次嘗試,種植了22棚羊肚菌。在精心養護和忐忑等待了48天后,小羊肚菌爭先恐後露出了頭。

2020年6月,董建新帶動元古堆村村民種植25座大棚共11畝羊肚菌,81天后迎來豐收,純收入達23萬元。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從貧瘠的土地上起步,在董建新等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下,元古堆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富民産業遍地開花。

如今,元古堆村發展起鄉村旅遊、種植業、養殖業、勞務經濟、加工業、光伏食用菌産業和電子商務等富民産業。

從“當家人”到“好代表”,他一片赤誠履職盡責踐初心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2023年初,當選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董建新更忙了,一邊忙著村裏的大小事務,一邊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走訪調研。

“鄉村旅遊如何更好引客”“農旅融合發展紅利怎樣才能實現村民共用”……履職以來,董建新關注的重點始終離不開鄉村振興,對鄉村旅遊尤為關注。

嶄新的房屋錯落有致,潺潺的溪水穿村而過,百畝花海、民宿客棧、松林鹿苑、萌寵樂園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近年來,元古堆村持續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特色民宿、開發特色旅遊項目、組織開展文化體驗活動,去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蹚出了一條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再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振興發展之路,成為全省推進鄉村振興的典型和樣板。

“為了能讓老百姓真正吃上‘旅遊飯’,今年我們的重點是按照‘一戶一業態’的發展模式,把老百姓的庭院打造成遊客打卡地……”董建新幹勁十足。

走訪調研的過程中,董建新不斷思考著元古堆村下一步的發展思路。

“我們的旅遊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但在發展研學旅遊、戶外運動和冰雪經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客流較少、服務有待提升等問題。”董建新説,“希望有更多好政策,激勵優秀人才下沉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回望來路,初心不改。“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創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為目標,全面提升‘紅火元古堆’黨建品牌示範引領作用,感恩奮進,帶領群眾把日子越過越紅火!”董建新信心十足地説。記者 楊唯偉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戎裝褪去心不改 紮根基層助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