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經濟全面邁入高品質發展賽道
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常住人口過千萬,超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長沙投資興業,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9月20日,“長沙·非凡十年”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專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過去十年,長沙經濟全面邁入高品質發展賽道,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長沙的全球影響力、全國競爭力、區域引領力、全省輻射力明顯提升。
實力更強:“四個中心”特色鮮明
十年來,長沙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搶佔“三智一芯”産業發展制高點,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1+2+N”先進製造業集群,持續強化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工程機械邁向世界級産業集群,智慧網聯汽車保持領跑態勢,先進計算、先進儲能材料等加快崛起。
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元,常住人口過千萬,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長沙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6399.9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3270.70億元,跨越7個千億元臺階,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別躍居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第3、第8和第15位,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全部進入全國城區經濟百強行列。
科技創新成為新引擎。長沙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數量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總量近4000億元,位居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第12位。創新平臺從十年前的300多家增長到15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從十年前的825家增長到5218家,創新能力躍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8位。
城鄉融合呈現新氣象。長沙以區域協調為統攬、“雙五”工程為引領,圍繞“一江兩岸、跨江發展”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機場邁入“雙跑道雙航廈時代”,高鐵迎來“雙核驅動時代”,地鐵駛入“網路化時代”,電網進入“特高壓時代”,特大型城市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
區域合作取得新突破。長株潭都市圈成為國家正式批復的第4個都市圈,朝著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邁出重要步伐。深度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長沙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出圈”“建群”,深度融入“雙迴圈”。
魅力更大:市場主體逾150萬戶
過去十年,長沙進出口總額從2012年的548.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780.3億元,年均增長近20%;貿易夥伴遍佈全球227個國家和地區,中非經貿博覽會、博鰲經安會等國際盛會落戶。
長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五鏈融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1年長沙營商環境居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第9位,連續3年居中部地區首位;在上一輪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7項指標獲評全國標桿,是營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長沙通過縱深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不斷固化“放管服”改革成果。權力做到“能放全放”,向區縣(市)、園區下放市本級行政權力628項,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讓“一枚印章管審批”走進現實,賦予園區全鏈條閉環管理許可權,為發展注入更強動能;流程做到“能簡則簡”,400多項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已惠及1850余萬人次,跨域通辦、極簡快辦、就近好辦已成為長沙政務服務新常態;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精心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12345熱線整合升級成為全市政務服務“總客服”,更好的政務服務環境成為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
長沙出臺務實“硬措施”,營造最優“軟環境”。截至今年8月,市場主體總量達150.3萬戶,比2012年底的46.5萬戶增長2.2倍。特別是今年前8個月新設市場主體23萬戶,增量增速均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二。
品質更高:280余萬各類創新人才集聚長沙
近年來,長沙上市公司實現了“質”“量”雙升。截至9月15日,長沙共有A股上市公司(含過會待發3家)83家,數量位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全國省會城市第五。
長沙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30288元、15057元提升至62145元和38195元,實現倍增。
長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以年均3.0%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年均7.8%的經濟增長。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優良率從2013年的53.7%上升至2021年的83.3%,“一江六河”水質優良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55%,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三。
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長沙,近幾年成為全國人口凈流入最大、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吸引了280余萬各類創新人才集聚長沙,人才的大規模流入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勁。(記者 張頤佳)
來源: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長沙經濟全面邁入高品質發展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