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多些閱讀多些實踐

現階段的中小學教育確實需要一種基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問題研判,即:體檢。“區域教育品質健康體檢報告”值得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家長、學生,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給予應有的關注。

學校和家庭層面如何用好這份“體檢報告”?這裡以閱讀問題和戶外學習問題為例,談點建議。

閱讀習慣的養成

“區域教育品質健康體檢報告”以真實數據為依據,説明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以小學為例,學生家中藏書越多,成績越佳。當家中藏書量僅為20本以下時,學生學業成績平均為514分,而家中藏書量達200本以上的學生,學業成績平均為607分。數據表明,只要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每天閱讀半小時,就能夠比完全沒有讀書習慣的學生有更好的學業表現。

學校和家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讓學生真正養成閱讀習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滿足於空洞的提倡、要求?應該研製並實施確實能推進家庭閱讀的行動計劃。比如,學校定期向家長推薦特定年齡段的學生閱讀參考書目;學校定期組織面向家長和學生的家庭讀書報告會,家庭讀書經驗分享會;班級定期統計、分析學生課外閱讀書目、閱讀收穫等情況;班級定期開展展示、交流家庭藏書、家庭訂閱雜誌、家庭書房建設或家庭閱讀角建設情況的活動;定期請高年級同學為低年級同學做讀書分享。

同時,學校的各個學科都應該研製和實施學科課外閱讀行動計劃。比如,各學科研究、提供適合各學段學生閱讀的學科課外閱讀書目、雜誌推薦單;設計課前閱讀性作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必須有的前置學習活動;定期組織學科課外閱讀分享活動;在期中期末考試試題命制中增加考查學生閱讀情況的試題。學校依據家庭閱讀、學科閱讀的總體要求,制定學生閱讀素養的評價指標與評價辦法,把學生閱讀素養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學校辦學水準監測的重要內容。

戶外學習活動的開展

這份報告高度關注了學生戶外學習活動的開展情況。研究表明,若家長能夠更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如博物館、文化站、科技中心等),豐富子女課餘生活,則小學和初中抗逆學生(即家庭條件較差但學習表現優異的學生)的比例將分別上升11%和15%。

戶外學習(戶外教育)包括了由家庭、學校或學生自主組織的各種發生在學校以外的學習。戶外學習可以發生在博物館、科技館、歷史古跡、名人故居等各類專門的文化場館,也可以發生在有山水河湖、樹木花草、魚蟲鳥獸的大自然中,還可發生在農田、廠房、營業廳、報告廳等生産、工作場所。一句話,凡有知識發生、知識使用的地方,都可能發生學習,都可以是戶外課堂。戶外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與補充,將成為不可替代的學習形式。戶外學習佔比、戶外學習方式、戶外學習收穫等指標,將成為評價學校辦學水準、家庭文明程度、學生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

學校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協調相關部門,開發各類戶外教育資源,用好當地的文化場館,把相關學科的相關教學放在適宜的場館進行。比如,引導、指導家長和學生形成戶外學習意識,讓學習不受教室、校園的時空限制,而是在地理、歷史、物理、生物等各種知識正在形成、正在發生作用的地方實地開展。比如,改進作業觀念,發揮戶外優勢實地開展,讓戶外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

面對戶外學習,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比如,家長要重新定位什麼是學習。伏案做題是學習,戶外實踐也是重要的學習。是否樂見孩子的觀察、測量、觸摸、製作、展示、討論等類型的學習活動,是評價家長素養的重要標準。比如,是否願意空出時間和投入智慧,和孩子一起參與各種戶外活動,共同策劃,共同經歷,共同享受,共同總結。

(作者:張卓玉,係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多些閱讀多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