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時評

做“大先生” 育時代新人

教育,民族之命脈;先生,教育之魂魄。“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今日之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夢之隊”的築夢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千千萬萬個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大先生”要胸懷“國之大者”。“大先生”之大,首在胸懷,要自覺以強烈的家國情懷觀照教育職業,將其昇華為國家民族復興的事業,把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始終銘記於心,甘當人梯、甘當學生發展鋪路石。“國家需要,就是我們的使命。”受疫情影響,全國小學生停課,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號召,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主動承擔起全國直播課錄製任務,帶著358名教師播出1162節直播課,創下6.54億人次觀看的記錄。“家國情懷讓老師們以理想信念戰勝了小我,以剛毅堅卓的意志品質跑贏了時間。”

“大先生”要心中有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有具備仁愛之心,以情動人、育人、化人,才能走進學生心裏,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培養出更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用愛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張桂梅,身患重病仍然堅守教育第一線,25年如一日,幫助20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求知求學、走出大山;危急時刻以身擋車救學生、自己卻再也沒能醒來的李芳;從“不想留”變成“不想走”的“90後”特崗女教師閆子軒,紮根在艱苦的鄉村,把樂觀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鄉村孩子……正是這些老師們,用仁愛之心共同繪就了人民教師的精神底色。

“大先生”要“桶中有水”。古語雲,“學不可以已”,意思是説學習是終身的、無止境的。作為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還要“長流水”。教書育人,紮實的知識功底是基礎。作為教師,知識更新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緊扣時代脈搏,在自己的學科領域精耕細作、精雕細琢,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新中國資歷最深、教齡最長的新聞史學家方漢奇老師,70歲開始學電腦,84歲開微網志,近90歲上微信,至今仍然站在講臺上,跟“90”後、“00”後交流順暢無代溝,受到學生歡迎。

成就“大先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氛圍及風氣。紀檢監察機關應主動作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破除“五唯”、凈化學術生態等方面加強監督,對學術不正之風和教育領域腐敗問題堅決查處,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教書育人新風正氣,為更多教師做“大先生”創造良好氛圍,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樂兵)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做“大先生” 育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