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西安闊步向“長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西安高新區智力密集度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趙晨攝

漢代時曾是長安城漕運河道的漢城湖公園,如今是集防洪保安、園林景觀、水域生態、文物保護和都市農業灌溉為一體的特色生態公園。

西安湖位於西安市渭河大堤之南,是利用沙坑改造成的湖泊濕地公園。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是首批“全國示範步行街”之一,遊客在此可以體味盛唐的文化風韻。

西安城,跨越歷史三千年。城中每一塊沉默數千年的青石板,也許就傾聽過周武王的東進號角;傾聽過赳赳大秦“與子同袍”的家國情懷;傾聽過漢家兒郎出征邊塞前的震耳吶喊;傾聽過“五陵年少”打馬而過,優雅雍容的嗒嗒馬蹄;傾聽過叛軍劫掠,山河殘破的黎民號哭;傾聽過人們談論“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宏偉藍圖。

青石板的記憶從歷史的長河中一路走來。

西安城,見證了盛世王朝的大國威儀,也見證了中華文明邁向世界文明制高點的高光時刻,曾經的斷壁殘垣也引起後人的喟嘆。西安城經歷了滄桑變遷,也經歷了繁華與落寞。

浩浩蕩蕩千年,渭河依然守護著她的平原。遙望長安,展望西安,歷史與現代勾勒出嶄新的面容,它正以跨越的姿態躍然于這片土地,前進在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征途上。

鮮衣怒馬越千年

一説起西安,人們想到的,便是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漢家的明月和盛唐的風。數千年來,渭河在長安城邊流過,聆聽古城的脈搏律動。

8月25日,漢長安城遺址,碎石鋪成的甬道,正是當年大漢天子走過的道路,龐大的城市排水管道,勾勒出漢長安城的點點記憶。

“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漢長安城,營建於名相蕭何之手。他的豪言擲地有聲,一座座氣勢磅薄的宮殿隨之拔地而起。長樂宮、未央宮彰顯著漢家天子的威儀。在漢惠帝劉盈時期,漢長安城已初具規模,除主要宮殿外,還包含武庫、太倉、東市、西市等。

在西安城西的灃河與潏河之間,昆明池碧波盪漾。昆明池邊,一座巨型棗紅金邊木船頗為奪目,船頭立一尊銅質鎏金漢武帝雕像。他手握天子劍,挺立船頭,身後便是錚錚鐵骨、雄姿英發的大漢水軍群雕。船底噴射出陣陣水霧,呈現出浩浩湯湯之水勢,與廣闊的昆明湖面交相輝映。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似乎並不滿足於漢長安城的規模,他在位期間,除了開鑿昆明池訓練水師外,又新修建了桂宮、明光宮、建章宮、甘泉宮等宮殿,並且擴建了上林苑。至此,漢長安城的建設達到了頂峰。

據漢代大文學家班固《西都賦》中的描述:長安城內,廬舍多達千座,道路縱橫交錯;亭臺樓閣鱗次櫛比,空中閣道連通著萬間宮闕,結構精巧,上淩雲煙……

長安繁華如斯,可惜終究敵不過王莽篡漢的戰火。

渭河悠悠,流淌千年,她見證了漢室的傾頹,也見證了大唐的勃興。漢長安城的榮光漸行漸遠,唐長安城續寫了長安城市史上輝煌的一幕。

今天,永寧門、鐘樓,形成了西安城的中軸線。而雄偉壯觀的永寧門,正是西安沿用最久的城門,它經歷過唐長安城的繁盛,也傾聽過唐代長安城的晨鐘暮鼓。

時空,在永寧門交錯。當年,“咚!咚!咚!”城門的守衛者擂響承天門曉鼓,宮城、皇城、外郭城和各坊市的門一齊開啟,長安城開始了新的一天。

長安居民從睡夢中醒來,甦醒了的長安城車馬喧天,達官顯宦們忙不迭地前往宮城早朝,街邊的小販張羅著早餐。馎饦、胡麻粥、蒸餅等早點的香氣彌散在長安城的108個裏坊間。

走在長安的街市上,遠處的大明宮頗為壯觀。街上,時不時有一隊裝備精良的金吾衛士在治安巡邏。若是再多走幾個坊,興許還能碰上遠道而來的波斯人、粟特人、日本人……唐長安城,是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大都市。

在大唐西市之中,國際化體現得更為明顯。

正午,大唐西市鼓聲連連,長安城進入了一天之中最為活躍的時段。夾雜著各國口音的吆喝聲在西市此起彼伏,牽著駱駝的胡商們帶來了稀奇的寶貝,龜茲的葡萄美酒,于闐的羊脂美玉,渤海國的海東青……充滿異域風情的商品琳瑯滿目,更有胡旋舞、百戲演出,讓人應接不暇。

大唐皇帝的生活,也是帶著市井味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勤政樓設宴,命人表演魚龍百戲,引來眾多百姓圍觀,人聲鼎沸。不多時,勤政樓上走出一位名叫許合子的歌女,她撩發舞袖,歌聲柔婉。台下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沉醉在輕歌曼舞裏,所有人都沉醉在大唐的盛世圖景裏。

盛唐的長安城,繁華絢爛得像一場夢。一場破碎于漁陽鼙鼓的夢。

落寞孤寂長安道

在渭河的滋養下,長安,可以是盛世明珠,也可以是亂世膏腴,引來野心家們的爭奪廝殺。

包括周秦漢隋唐,長安歷經十三個朝代。長安,曾在動蕩的歲月裏,成為野心家角逐的戰場,但是繁華逝去,卻傳奇如故。

西漢末年,新朝王莽,篡奪漢室江山,卻落得身死;東漢末年,權臣董卓脅迫年幼的漢帝遷都長安,自己卻落得身首異處;經過八王之亂的西晉,洛陽殘破,遷都長安,以求茍延殘喘,卻依然被匈奴的鐵蹄踐踏……漢晉風雲方才塵埃落定,南北朝的百餘年紛爭又拉開大幕。

西晉長安城被攻破後,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政權遷都於此,不到20年,被羯族人石勒所滅;待到氐族人苻堅一統北方,定都長安,建立前秦,統一天下的大夢因為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化為泡影;羌族人姚萇背叛並斬殺苻堅,在殘破的長安城建立後秦,卻擋不住南方東晉北伐的兵鋒;北魏擊退東晉,定都洛陽,一心漢化,卻分裂成東魏西魏相互攻伐,長安成了西魏的心臟;20多年後,西魏權臣宇文覺政變建立北周,定都長安;相同的故事不斷上演,北周權臣楊堅政變,建立隋朝……

連年的戰火,將長安城舊日的繁華焚燒殆盡。但廢墟上,是長安城的新生。

西元581年,隋文帝楊堅興建大興城,這是唐長安城的前身。縱然戰亂不斷,長安依舊堅強地站立在歷史舞臺的中心。數百年的煎熬過後,等待長安城的是大唐的盛世榮光。

可大唐,不僅有萬國來朝的尊榮,也有山河破碎的淒涼。

有唐一代,長安六陷,天子九遷。

漁陽鼙鼓,是唐長安城隕落的開始。西元756年,潼關,唐將哥舒翰在痛哭中接下唐玄宗的聖旨,迎戰安史叛軍。唐軍大敗,長安失陷。

從那以後,吐蕃人攻破過長安城;涇原兵變的叛軍洗劫過長安城;節度使李克用、李茂貞先後佔領過長安城;最後,權臣朱溫的一把大火,燃盡了唐朝289年的國祚,也毀滅了長安的希望。

渭河,見證了朱溫的暴行。西元904年正月,軍閥朱溫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他命令長安全城軍民,毀壞長安宮室、官邸及百姓住房,拆卸木材,並將木材順著渭水、沿著黃河漂到下游。從此,長安城成為一片廢墟。長安的建都史,也在這裡終結。

秋風瘦馬,長安落日。

唐朝滅亡後,進入五代十國,長安周邊卻仍然戰亂不斷。北宋時,宋人由於用兵西北,以致長安一帶長期動蕩;南宋時,長安一帶又成了宋人與金人、蒙古人爭戰的前線……長安賴以立都的基礎條件被不斷破壞和毀滅。

而其中,渭河平原原始森林的破壞、水資源的銳減、自然氣候的劇變、漕運的斷裂等因素尤為致命。失去了環境,長安再也承載不了巨量的人口,黯然衰落。

夕陽灑在西安明城墻的東南城角之上,為高大的城墻增添了一份厚重與滄桑。

今日壯觀宏偉的西安明城墻,曾經歷過長安“都城之夢”的幻滅。朱元璋曾經也想過定都長安,派出長子朱標前來考察。但這很快隨著朱標的病亡而被擱置,長安也被更名為西安。待到明朝中後期,世界範圍內,海洋文明漸漸興起,深居內陸的西安再回“長安”的願望又變得那樣遙遠……

而今邁步向“長安”

走過繁華,走過千年,難忘古都長安的輝煌壯麗。

長安,這個回蕩了幾千年的名字,其實從未遠去。許多人在回望長安的過去時,不禁嘆息,為何不把“西安”改回“長安”?但對於現在的西安人來説,努力的方向並不是改名稱,而是要讓西安從一個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重塑盛世長安的嶄新形象。

千年的都城史,給西安留下的太多太多。根脈裏那開放的氣度、繁榮的文化都化作了互聯互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力量,在蓬勃生機的新時代,西安敞開大門,笑迎各方來賓;曾經繁華的盛景、厚重的底蘊,都化作了探索未來、厚積薄發、開拓進取的發展動力,緊抓高品質發展的新機遇,西安百業俱興,發展活力迸發……

今天的西安,銘記著過去,開拓著未來。

人們在這片樂土上詩意地棲居。豐慶公園裏,白天芳草茵茵,翠竹綠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夜晚燈光斑斕,湖中心的噴泉傳來嘩嘩流水聲,一片溫馨。西安用行動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眾多西安市民,正徜徉在春花秋月、夏蟬冬雪的詩意裏,享受著公共生態空間與城市建築無縫融合的城市居住美學。

繁華千年,西安的文化吸引著八方來客。“在西安,我找到了‘詩和遠方’。書博會讓我更加體會到西安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讓我更加了解陜西的文化。”四川遊客李琳説。《長恨歌》《夢長安》《駝鈴傳奇》等主題演藝廣受好評,曲江“不倒翁”女孩燃爆全網,“打卡西安”成為旅遊熱點。2019年,西安接待海內外遊客總數突破3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146億元。

西安,依舊是那樣開放。悠久的歲月裏,64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貫穿亞洲、歐洲,引領著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2000多年後,長安號的“呼嘯之旅”讓千年絲路煥發出新的風采。

龍庭古都發新芽,硬核科技正出發。在新時代,西安有了一張新名片——“全球硬科技之都”。鉑力特、西部超導、瑞聯新材料、中天引控……西安培育出一批科創板、主機板硬科技上市企業,還吸引了科大訊飛、寒武紀、商湯科技、紫光展銳等一批省外知名硬科技企業先後落戶西安。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上,西安不斷邁出更大步伐。

大唐不夜城那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融入摩天大樓的霓虹燈光裏,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城市之中,點染出一抹古韻。“有一座城市它讓人難以割捨,有一種懷念它叫作曾經來過。”一首《西安人的歌》傳遍西安大街小巷,唱出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無限的熱愛。

走進三秦大地,走進古老而又新生的西安,用心感受它的脈搏,聆聽它的呼吸,就能真切感受到它對蝶變的渴望、對重生的吶喊和奮進的腳步。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安闊步向“長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