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援助武漢醫療隊135人返粵

返粵醫療隊員與同事們深情擁抱。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一下飛機,第二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就與前來接機的醫院領導和同事們深情擁抱。回到廣州,他激動得雙眼含淚:“我實現了自己的承諾,把醫療隊隊員一個不少地平安帶回家了!”

4月5日,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又有135名隊員圓滿完成援助任務,返回廣東,包括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131人,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團隊3人,以及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指揮部1人,共135人。

廣東專家敢啃“硬骨頭”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131名醫療隊員于2月7日抵達武漢,對口支援武漢協和西院,累計收治114名患者,治愈出院89人。如今,他們圓滿完成任務,載譽而歸。

新冠肺炎患者家屬余輝專程趕到機場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送行,並送上自己的感謝信。

他78歲的父親余又喜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病情複雜。在治療期間,又由於情緒問題,不配合治療。在家屬的充分溝通和醫務人員的精心救治下,3月17日,他的父親出院了。

“感謝你們在治療期間對我父親進行的耐心勸導及精心治療;感謝你們在此次疫情期間的關心與傾情幫助,讓我的父親轉危為安,救命之恩,永生難忘!”余輝説。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領隊、醫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許可慰介紹,在過去的兩個月裏,醫療隊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在所負責的病區推行多項創新性舉措,各項診療工作順利開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131人的醫療隊作為留守到最後的“國家隊”之一,還從已撤離的其他醫療隊手上接收將近20名患者。在接收到的患者中,大部分要麼病情尚屬危重,要麼基礎疾病非常複雜,是醫療救治的“硬骨頭”。

該醫療隊發揮多學科合作的優勢,由來自不同專業的醫生打好“配合戰”,針對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逐一擬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因地制宜創立“逸仙ICU病房”,配備人力和設備加強對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醫療隊還開展了“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以醫護小組的形式為病人提供診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整體醫療服務。

除了提供專業醫療救治之外,醫療隊還非常注重人文關懷,助力患者身心康復。醫療隊的團員青年突擊隊在有限的條件下,製作創意“加油卡片”鼓勵患者。在該醫療隊管理的病房裏,還放置乒乓球訓練器,便於患者在病房內進行適當的休閒娛樂運動,病房裏傳出了久違的笑聲。護士們還在病區自製心願墻,醫護人員和患者都紛紛在墻上留言,在隔離病房裏傳遞著正能量。

“兩個月前從廣州出發時,我向所有隊員承諾,要把他們一個不少地平安帶回來。”回到廣州,許可慰笑了,“今天這個諾言實現了,這是所有隊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們與武漢結下深厚感情

張忠德被大家稱為“德叔”,是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17年前,他衝鋒在抗擊“非典”一線,救治患者時不幸被感染,鬼門關前闖過一遭。1月24日大年三十,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他孤身一人踏上前往武漢的列車。

至今,他還隨身帶著1月24日趕赴武漢時的車票。當時因為武漢封城了,他只能先到岳陽。在岳陽站,張忠德自己補了票,經過列車長協調,這趟車專門為他在武漢站停留了一分鐘。

在武漢,張忠德運用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經驗開展抗疫工作。從第三版到第七版,中醫藥方案均納入國家診療方案,這其中就有他的心血。

廣東省中醫院派出的醫療隊員來到湖北後,張忠德作為領隊,帶領該院88名隊員通過中西醫結合“組合拳”,重點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等醫院救治患者,療效顯著。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醫療隊員分批回廣州。3月20日,在武漢天河機場,張忠德送別第一批戰友時,忍不住落淚。3月21日,再次送別戰友時,張忠德笑了,他們接管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的病區勝利清零。這一天,他也完成了國家交代的任務,自己終於可以放心回家了。

回想起奮戰在湖北的70多個日夜,張忠德哽咽了:“有太多的艱辛和不易,也有數不清的感動瞬間。最艱難的時候與武漢一起度過,與這裡結下了深厚感情。”

4月5日早上8時許,在武漢的駐地酒店門口,市民和志願者們自發前來為張忠德團隊送行。市民聞筠送來了自己畫的畫:木棉代表廣東,梅花代表武漢,這幅畫代表著廣東與武漢“過命”的深厚情誼。(記者 李秀婷 朱曉楓 通訊員 林偉吟 張陽 宋莉萍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東援助武漢醫療隊135人返粵)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