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啟動“加速度” 逾百項舉措描繪“施工圖”

深圳灣畔,超級總部建設基地熱火朝天,153個項目集中動工,總投資1102億元;面向全球招商,深圳一口氣拿出30平方公里産業用地,簽約額超過5600億元;深港邊界,廣深港高鐵線上的高速列車以近200公里時速飛馳……

一年前,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深圳迎來全新使命。

以尖兵之姿探新路,以前列之位謀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大道上,深圳乘勢而上,只爭朝夕,不斷書寫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優異答卷。

以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為治理現代化探索先行經驗

從申請成立公司到拿到營業執照要多久?在深圳,只需要幾十秒。

9月19日,深圳市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從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的手中,接過了深圳首張“秒批”企業營業執照。

今年3月,深圳試點運作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秒批”;僅僅6個月後,這項便利就已經推廣到自然人有限責任公司,審批時限從1天壓縮到了幾十秒。

以改革提速度優效率,“秒批”是深圳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生動實踐。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征程上,深圳市委提出,堅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貫穿始終,努力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城市範例”。

“多聚會,一起下樓做公益;勤議事,有商有量共當家。”這幅源自深圳龍華北站社區的標語,描繪出和諧共治、其樂融融的景象。

近年來,北站社區全面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推動轄區各類組織共促共融、互聯互通,“搭臺唱戲”探索“大黨建”模式。高品質、精細化的黨群服務,讓社區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目前,深圳已經在各街道社區、産業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等領域建成黨群服務中心1000多個,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堅實堡壘。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城市治理創新的最終合法性來源,也是評判城市治理創新的最終標準。”著名學者、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俞可平説。

瞄準百姓關切,提升民生幸福,如今,一個個基層治理創新,成為破解民生難題、彌補民生短板的重要推動。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企盼。近年來,深圳啟動“二次房改”,提出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只有40%;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將達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三類保障性住房總量將不少於100萬套。

天高海闊,魚躍鳥飛。12月22日下午,近萬尾鯔魚在鳳塘河口附近的水面嬉戲覓食,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從過去的“鯔魚墓場”,到如今的“候鳥天堂”,短短幾年間,深圳灣環境的變遷,可謂“滄海桑田”。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圳治水久久為功,而今成效初顯。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水環境品質取得明顯改善,主要河流水質全面好轉。今年10月底,根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連續6期監測數據,全市159個水體全部達到不黑不臭,深圳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

深圳大學公共管理專業教授馬敬仁表示,深圳只有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才能釋放一種動能,建設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型政府,推動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方面協調發展,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先行示範”的經驗。

深度對接港澳所需

舉全市之力推進大灣區建設

12月的深圳,碧空萬里。站在福田區的高樓上,向南眺望,深圳河對岸香港新界的連綿青山,清晰可見。

視線所不及的地下,廣深港高鐵線上的高速列車以近200公里的時速在福田中心區和香港西九龍站之間穿梭。

飛速賓士的列車,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的見證。香港和深圳之間旅行時間大幅縮短,兩地居民的心理距離更近了。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新時期的深圳作出明確定位: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深圳經濟特區深度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深圳所能,牢牢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規則銜接、體制機制創新、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實質性成果,讓深圳的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不斷增強。

以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以及蓮塘/香園圍口岸即將於近日建成為代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直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與此同時,設施“硬聯通”與機制“軟聯通”同步推進。

內地第一家香港獨資專科醫院成功上市,與澳門科技大學等合作共建深澳中醫藥創新研究院……深圳率先落實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不僅僅在教育領域發力,在就業、就醫、社保、安居和政策扶持等不同領域,深圳為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發展提供全覆蓋、多層次、一站式服務。

站在長富金茂大廈樓頂眺望,深圳河對岸的河套A區規劃建設如火如荼展開。鬱鬱蔥蔥的山腳下,機器正在平整土地。不久的未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在這裡釋放巨大的科創能量。

深圳將在合作區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科技創新生態鏈,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共建一批突破型、前沿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世界級大科學設施集群,建設國際一流科技孵化轉化機構。

視線由東到西,在前海石邊,粵港澳合作已結纍纍碩果。

從2017年到2019年,前海緊緊圍繞“深港合作年”主題,謀劃落實“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新定位,積極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港人港企數據認證服務平臺上線,成為國內首個支援香港數字證書的電子政務應用,啟動深港設計創意産業園項目。

西有前海,東有河套。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東風,深圳正通過東西兩翼的合作平臺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典範,以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為契機,引領深港澳創新生態圈建設,為深圳向全球創新鏈上游攀升贏得先機。

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

奮力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

153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1102億元……12月23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OPPO國際總部、神舟電腦新舟工業園、南頭古城特色文化街區等項目集中啟動。這個曾是一片灘塗的海灣,未來將成為總部經濟集聚的“超級樞紐”。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一年來,深圳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機遇,以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為目標,砥礪前行。

合成生物研究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在光明科學城,通過整合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為基礎科研佈局騰挪空間。深圳正在加快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向科技創新“無人區”邁進,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源動力。

“只要符合深圳産業方向和高品質發展需求的優質項目,一定有地可落!”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一口氣推出30平方公里産業用地,面向全球招商。心憂“無處可去”的企業家們,吃下了與深圳攜手發展的“定心丸”。

先行示範,不止要做經濟“單項冠軍”,更要發力成為全方位領跑的“領頭羊”。

“飛地”籌建保障房,不超3萬/平方米住海景房,至2035年前的公共住房建設用地已全部落實,明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設籌集40萬套公共住房目標,深圳掀起公共住房建設高潮,“二次房改”邁出堅實步伐。

新規劃4處“高中城”,至2022年將新改擴建30所公辦普通高中,新增學位6萬個;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促進“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讓市民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深圳正在不斷增強市民群眾有溫度、可感受、可擁抱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化教育醫療“短板”為民生幸福“潛力板”。

站在全面開啟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新征程上,時間的“路標”清晰可見:

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面向未來,深圳拿出了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127項具體工作部署,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分階段推動先行示範區各項重點工作。

從加快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從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到高標準樹立民生幸福標桿,深圳發力跑好先行示範區的“第一程”。(記者 崔璨 張光岩 夏凡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啟動“加速度” 逾百項舉措描繪“施工圖”)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