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85後”第一書記:從一個農村來 到另一個農村去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工作也在農村,為的就是建設新農村,讓農民過上好日子。”30日,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臺鄉里程溝村第一書記蘇日嘎拉圖接受記者採訪時鏗鏘有力地説出了自己選擇到農村工作的初衷。

蘇日嘎拉圖,一個皮膚黝黑的“85後”小夥兒,看面相要比同齡人略顯大幾歲。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里程溝村是興安盟貧困“重災區”,平時調研走訪全靠兩條腿。“可不曬得黑嘛?”蘇日嘎拉圖笑著説著一口蹩腳的漢語。

巴日嘎斯臺鄉里程溝村坐落在距離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60公里外的山溝深處,這裡落後貧窮、環境閉塞,出行極為不便,是亟待幫扶的貧困“重災區”,也是精準扶貧的第一線。

蘇日嘎拉圖1985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白音漢嘎查,2010年大學畢業後留在城裏工作。2017年3月,蘇日嘎拉圖放棄城裏幹部身份,留下妻子和4歲的孩子在家,選擇再回到農村,甚至更偏遠、更貧困的農村。

記者在蘇日嘎拉圖的工作日記上看到他這樣寫:“我生長于農村,理解農民的疾苦,我志願為貧困山區的老百姓奉獻自己的青春。”

“剛來村裏的時候,交通、吃飯都是問題,亟待了解每一戶村民的情況。”蘇日嘎拉圖向記者講述道,“我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走路’。”

記者了解到,里程溝村綿延10多公里,又缺乏交通工具,蘇日嘎拉圖用2個月的時間,靠一雙腳走遍了全村的溝溝坎坎,從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田間收成到每一戶村民對村莊的建設意見、發展思路,他都瞭如指掌。

里程溝村黨支部書記潘貴和説:“別看小蘇年輕,但是有頭腦、能吃苦,幹農村工作上手快、很踏實,村幹部和年輕黨員都被他帶動起來了!”

2年間,蘇日嘎拉圖為全村的貧困戶打了38眼飲水井,將安全飲水項目列入改造計劃並提前一年實施,徹底解決了貧困戶飲水難的問題;通過與科右前旗交警大隊的溝通協作,為90名村民現場考試辦理摩托車駕駛證相關手續;修建油柏路15公里;改造2500畝耕地建設農田灌溉項目等。

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目前,里程溝村已脫貧122戶32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8%;村裏有259人次貧困人口享受了健康扶貧政策,報銷比例達到了90%以上;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全部享受到了生活費補助等助學金;全村無一名適齡兒童因貧失學、輟學。

目前,里程溝村推進産業鏈帶貧,已形成以特色肉牛、肉羊養殖為主的産業發展模式,在合作社和養殖大戶的帶動下,家家戶戶逐漸加入到特色養殖産業中。

蘇日嘎拉圖通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新媒體等渠道,幫助村民宣傳推銷牛羊肉、笨豬肉、笨雞等土特産,甚至為村民當起了“運輸員”。

“我能做到繼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積極促進鄉村振興,當我撤出之時,就是村民發家致富之時。”談及他什麼時候離開里程溝村,蘇日嘎拉圖如是説道。中新網記者 張瑋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85後”第一書記:從一個農村來 到另一個農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