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大地流彩——鄉村振興渭南行”在陜西華陰啟幕

7月4日,華陰市西嶽廟內人頭攢動,各種活動精彩非凡。由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致公黨中央婦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渭南市委、渭南市政府主辦的2024年渭南非遺展示展演暨“大地流彩——鄉村文化振興渭南行”活動在陜西華陰市華山景區西嶽廟啟動。

啟動儀式在韓城行鼓激昂的鼓樂中拉開帷幕,來自中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及工作人員、非遺傳承人、媒體記者、當地群眾數百人,共同見證了本次活動盛大啟幕。

啟動儀式現場,一聲怒吼的老腔,大氣渾厚,伴隨著委婉的嗩吶,時而激昂,時而悲壯,華陰老腔的表演藝人們,用精彩的表演贏得台下觀眾陣陣掌聲。陜北説書通俗易懂、別具特色,合陽提線木偶生動有趣,一提一收間,演繹了木偶與藝人的完美結合。現場各種精彩的節目,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讓更多的非遺走進了人民群眾中間。

在非遺展示區,澄城堯頭窯、澄城刺繡、臨渭草編、韓城布藝等數十種渭南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吸引了很多群眾參觀。在澄城堯頭窯展示區前,參觀的群眾看著傳承人嫺熟的技藝,也忍不住上前一試身手。

在這裡不僅能大飽眼福還能品嘗到各種非遺美味。華陰的涼粉、油輪、豆腐腦、潼關的肉夾饃、富平的瓊鍋糖,各種渭南本地的特色美食匯聚於此。

國家非遺項目澄城刺繡代表性傳承人王春莉告訴記者,想讓非遺活起來,就要讓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更好看更實用。要讓我們的非遺産品進社區、進企業、讓更多的群眾,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中共渭南市委副書記王心在致辭中講到,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深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加大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力度,成立了全省首個非遺培訓學院(渭南技師學院),開發了“黃河回聲”六條特色研學線路,依託傳統技藝類、飲食類非遺項目優勢,持續加強非遺工坊建設,著力推進臨渭草編、洽川葫蘆、蒲城麥稈畫、富平柿餅製作技藝、白水豆腐、華陰粉條、澄城水盆羊肉等一批製作技藝類非遺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拓展群眾增收新路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活動中,蒲城興文麥草工藝合作社、蒲城縣玉女土布專業合作社、臨渭區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工坊、富平縣洋陽柿餅專業合作社4個非遺生産性示範基地與陜西省華嶽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公司簽訂非遺産業化戰略合作協議。韓城市剪紙民坊工藝、韓城古龍門特酒坊、臨渭區石灰窯水晶餅非遺工坊、華陰市八一粉條非遺工坊、潼關縣饃特酥食品有限公司、大荔縣大恒醬醋專業合作社等16家企業被授予第二批渭南市市級非遺工坊。

據了解,渭南市目前擁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項,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7項、省級非遺項目123項。擁有國家級項目代表性非遺傳承人17人、省級傳承人126人。渭南也是聞名遐邇的“戲曲之鄉”“鼓舞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

本次活動將持續三天,設華陰西嶽廟及少華山兩個分會場,將渭南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技藝及美食、表演藝術匯聚於此,通過集中展示的方式,再次讓渭南的傳統文化火起來,熱起來。充分展示渭南的文化魅力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文化,助推渭南文旅及社會經濟發展。(鄧林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