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公告(4)

組織創新獎

組織名稱: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中心

主要事跡

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中心(以下簡稱“新發地”)在全國建設了10個分市場和330萬畝的種植基地,大部分在貧困地區。創新形成了“政府、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銷售大戶合力抓兩頭,農民幹中間”的新型産銷對接模式。組織各地政府、企業、農民到新發地考察,新發地到幫扶縣實地考察,相互溝通增強互信。與市場銷售方商洽對接,指導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環境、市場需求量大、經濟附加值高的農産品。在確定種植農産品品種後,組織相對應的經營大戶在當地建設種植示範園、生産基地,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依託新發地市場的流通平臺構建農産品産銷對接流通系統。幫助當地農民進行農産品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通過土地入股分紅、保底價收購農産品等,提高貧困戶收益。舉辦推介會,提高貧困地區農産品知名度,搭建産銷對接橋梁,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産業。

組織名稱: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

主要事跡

2018年,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策劃實施了“關愛千村患‘兩癌’(乳腺癌、宮頸癌)困難婦女”救助項目,目前已完成對655名患“兩癌”婦女的救助工作,投入資金655萬元。開展“千村老年女性健康救助工程”,針對困難女性群體開展精準幫扶,實施“為單親困難母親和千村70周歲以上女性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項目,共出資206萬元,為42928人捐贈意外傷害保險。聚焦單親困難母親需求,通過構建生活救助送溫暖、醫療救助減壓力、教育救助謀未來、創業救助促增收、心理救助扶志氣、購買保險有保障的“五救助一保障”模式,幫扶單親困難母親20余萬人次,累計募集資金近5000萬元。同時,還開展關心留守兒童、幫助少數民族家庭等活動,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組織名稱:河北省邯鄲市魏縣

主要事跡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堅持開髮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相結合,將收入不穩定的已脫貧戶和未納入建檔立卡的低收入戶作為防貧重點群體,測定“預警監測線”,將支出超過此線的納入防貧重點對象。以國家現行貧困標準的1.5倍為限,設置“防貧保障線”,對收入低於此線的,凡符合救助條件的發放保險金。創設“精準防貧保險”,覆蓋全縣10%左右的低收入重點群體。聚焦致貧返貧因素,通過部門定期監測,將相應群眾及時納入防貧序列,並劃分不同區間進行差別化救助補償。堅持四級聯動,實行資訊收集、調查核實、評議公示、審批備案、資金髮放的“五步工作法”,做到發放程式高效便捷。為杜絕一“保”了之,堅持從增強“造血”功能入手,安排幹部幫扶,因戶施策,通過産業扶持、引導就業、兜底分紅等方式,提升抗擊風險能力。

組織名稱:山西省産業扶貧工作站

主要事跡

山西省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制定出臺7個省級光伏扶貧政策文件,加強全省光伏扶貧總體設計,並制定出臺全國首份省級光伏扶貧行業標準。在項目推進中,山西省産業扶貧工作站提前分析預判工作走向,主動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解決遇到的招標價格虛高、品質監管不到位、工程進度緩慢、用地難等各種難題。建立光伏扶貧管理平臺,對村級(聯村)光伏扶貧電站集中管理,形成“管理平臺—運維公司—收益對象”三方互為監督、利益聯結的光伏扶貧管理架構。研發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管理系統,做到電費結算、運營費用、分配到村到戶資金、收益撥付精準無誤。制定考核辦法,加強光伏扶貧績效考評。目前,山西光伏扶貧項目總裝機規模262.9萬千瓦,其中國定貧困縣裝機規模佔到94.3%,10個深度貧困縣佔到40%,使光伏扶貧成為貧困村培育發展集體經濟、保障深度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路徑。

組織名稱: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

主要事跡

科爾沁左翼後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導各類主體投入生態建設,採取專業施工、保活造林的模式,使土地沙化退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迅速恢復,沙地治理項目區內耕地糧食單位産出量大幅提高。積極調整林草種植結構,2014年以來,建成果樹和種苗基地4萬畝、木本油料和林板一體化基地10萬畝,建設蒙中草藥材種植采收基地50萬畝,種植紫花苜蓿6萬畝。實施“全域、四季、旅遊+”發展戰略,帶動貧困農牧民參與旅遊産業增收。在生態治理中,吸納貧困農牧民務工或直接參與到苗木撫育管理、樹木栽植、後續管護等工作,帶動貧困農牧民創業增收。在全市率先實行全域全年禁牧政策,建立了農村牧區綜合執法大隊,聘用410名建檔立卡貧困農牧民為生態護林員,年每人平均工資1萬元。群眾將土地交給專業造林隊伍保活造林三年後,在按照“樹隨地走”“誰所有、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再將林木移交給農牧民。上述舉措幫助當地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增收738元。

組織名稱:遼寧省大連市經濟合作交流辦公室對口幫扶處

主要事跡

2018年,遼寧省大連市經濟合作交流辦公室對口幫扶處全面推行“項目化管理”工作模式,確定179個年度重點任務及項目,推動扶貧協作精準落實。建立兩地全方位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創建“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平臺、産業扶貧項目融資平臺等各類工作平臺,促進扶貧協作提質增效。出臺鼓勵政策,加強宣傳和引導,發動8萬名市民成為中國社會扶貧網愛心人士,凝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捐贈數控機床,創建六盤水市裝備製造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打造職教扶貧金牌項目。發動130家企業與六盤水市162個深度貧困村開展村企結對,對六盤水市深度貧困村鎮實現全覆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高大連市經合辦對口幫扶處幹部的認識、能力,加強工作體系建設,提升幹部隊伍扶貧協作能力。

組織名稱: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組織三處

主要事跡

2018年以來,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著眼破解貧困村有資源沒産業、有産業沒産品、有産品沒品牌等問題,由組織三處具體牽頭,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第一書記代言”活動。省委組織部負責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推動落實,省委宣傳部負責整體策劃和宣傳報道,省商務廳負責對接電商企業、組織開展省內外促銷行動,農業農村、扶貧等相關部門提供大力支援。為第一書記精選代言項目、設計代言途徑,著力延伸産業鏈條、創建優質品牌。先後打造了“黃松甸木耳”“長白山下老農夫”“虹伊菇娘”等知名扶貧産品和品牌。組織多家網路媒體採訪、宣傳報道,推介第一書記代言産品。請第一書記通過微網志、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進行宣傳推介,並組織産品展銷會集中展示代言活動成果。擇優確定市場化運營團隊,打造“線下+線上”銷售平臺,推動第一書記代言産品多渠道銷售。截至目前,全省第一書記代言産品累計銷售額突破3.3億元。

組織名稱: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經濟新聞中心

主要事跡

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經濟新聞中心在全國媒體中率先成立全媒體脫貧攻堅專題團隊,采編系列脫貧攻堅一線故事,以“用腳步丈量脫貧路”為題在全國巡講。啟動“中醫護佑基層貧困人群”健康扶貧大型公益活動,組織300名中青年中醫專家“走訪基層、走田間、坐炕頭”,為10萬貧困群眾提供義診。利用媒體資源優勢,為貧困村搭建産業熱線、交流平臺、扶貧資訊平臺,積極幫助10多個貧困村推介扶貧産品。在扶貧基層一線設立由3名年輕黨員組成的“車輪上的黨支部”,宣傳黨的政策,指導貧困村黨建工作,在扶貧基層一線樹立起一面流動的黨旗。截至目前,脫貧攻堅專題團隊共記錄採訪筆記200萬字,拍攝圖片10多萬張、視頻1000多個,刊發稿件600多篇,足跡遍佈全省28個貧困縣近1000個村屯。

組織名稱: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事跡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針對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因病、因災、因學”三大致貧、返貧因素,于2017年10月推出國內首款商業防貧保險。截至2019年7月,已為全國13省2市126個縣的4000余萬臨貧、易貧人群提供防貧托底保障,累計賠付7917人,賠付金額3970萬元。“防貧保”堅持“未貧先防”和“扶防結合”的原則,通過政保聯辦探索建立起“群體參保、基金管理、社會經辦、陽光操作”的保險防貧模式,為保險企業發揮主業優勢、參與社會管理、節約政府開支、促進相對公平、提升服務效能積累了有益經驗,也為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探索了一條路徑。

組織名稱: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

主要事跡

濱海縣是江蘇省12個重點幫扶縣之一。該縣實施“領頭雁工程”,對村幹部進行經濟上獎勵,新增投入1.12億元用於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政治上激勵,定向招錄39名村支書進入公務員隊伍和事業單位;管理上嚴厲,全力打造堅強的戰鬥堡壘。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組織136名骨幹醫生結對幫扶355戶病困家庭;8個縣外商會和縣內創業成功人士結對幫扶1015戶特困家庭;組織全縣1.3萬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4.2萬戶低收入農戶。建立全民健康體系,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開展免費送藥服務。實施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健全教育幫扶體系,對貧困家庭學生開展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五級貫通”式全學段幫扶。“十三五”以來,該縣教育共投入資金61億元,新建學校15所,引進教師2000多名。

組織名稱: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主要事跡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利用電商平臺優勢,帶動消費扶貧。創新推出“脫貧攻堅公益直播盛典”“村播”等活動形式,在直播中助力貧困縣銷售特色農産品超過1600萬元,“村播”項目已覆蓋31個省區市的270個縣,幫助貧困縣産品打響品牌、打開銷路。創造特殊崗位,扶助貧困殘疾人。2010年開始針對殘障人群專門設立網路雲客服崗位,累計安排近1萬名殘疾人在阿裏平臺上就業。設立扶貧公益保險,提供健康保障。創立的“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為456萬人次貧困人口、“加油木蘭”項目為50多萬名貧困女性提供教育及健康保障。搭建人才培訓平臺,進行扶志扶智。從2015年至今,“馬雲鄉村教育計劃”共服務校長40人、老師400人、師範生100人,開展了5所鄉村寄宿制學校和14所鄉村少年宮試點。同時,阿裏職業教育計劃已在20個貧困縣落地實施。

組織名稱:安徽省六安市扶貧開發局

主要事跡

安徽省六安市扶貧開發局創新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新機制,由扶貧開發局負責指導檢查,市發展和改革委、農業部門牽頭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市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紀檢部門分別提供支援,群策群力,確保入庫項目落地實施。按照“村級申報、鄉鎮初審、主管部門審核、領導小組審定、市級備案”的流程,編制、建立扶貧項目庫。2018—2020年全市共備案入庫項目52165個。在項目選擇時逐級申報批復並全程公示。項目實行動態管理,按照實際情況,做到有進有出。項目建設落實市縣鄉村四級監管責任。項目驗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行,驗收後嚴格按制度規定運營管護,確保項目持續發揮效益。在項目實施完成後,由縣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進行績效評價。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縣區扶貧項目進行抽評,將結果作為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由此形成一套脫貧攻堅項目全週期管理體系,為産業扶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組織名稱:福建省寧德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要事跡

福建省寧德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探索信貸扶貧新模式。以“小額信貸促進會”推介擔保貸款模式,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資金池1.4億元,達到年推介擔保10億元的能力,目前已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推介擔保8.2億元貸款,受貸覆蓋率超過50%。創新精準扶貧落實機制,不下指標、不限規模,整合工商、人社、銀行、保險、稅務、計生、殘聯、醫保、林業、公安等部門的資訊,探索建立網底工程大數據平臺,精準識別7.2萬貧困人口。推動全市1.2萬名黨員幹部、專業技術人員掛鉤幫扶2.27萬戶貧困戶,一戶一策精準制定幫扶措施。重點考核增收項目及成效,防止貧困群眾“被脫貧”。深入開展“一戶一增收”産業扶貧行動,實現90%以上的貧困戶都有一個以上産業增收項目,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0500元。

組織名稱: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

主要事跡

江西省石城縣按照“四步曲”工作法,大力實施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選擇政治思想、創業意願、創業基礎、帶領能力強的農民作為培育對象,實行“1+11”培訓模式,組織他們到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培訓1個月,再安排創業導師繼續跟蹤指導11個月。聘請18名外省企業家和39名石城本地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與培育對象簽訂“一對一”結對“師帶徒”幫扶協議。組建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定期組織座談交流、觀摩學習。在土地、稅費、教育、金融、産業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對致富帶頭人創業給予扶持。推行“扶貧車間+”“旅遊景區+”“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産業基地+”“電商企業+”“鄉村經紀人+”等模式,要求各帶頭人簽訂責任書,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根據帶貧益貧考核評估結果,對創業致富帶頭人給予幫帶獎勵。共培育1000名左右創業致富帶頭人,平均每個村六至七人。

組織名稱:山東省菏澤市扶貧開發辦公室

主要事跡

山東省菏澤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推動扶貧車間轉型升級,將扶貧車間作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育基地,實現貧困群眾就業與能人創業的統一,已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4244名。注重發展電商、光伏等新興産業,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探索扶貧資産抵押擔保融資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貧困家庭財産性收益,全市投入27.9億元,實施扶貧項目4338個,惠及貧困人口57.28萬人次,實現産業扶貧與資産盤活的統一。創新搬遷建設模式,推行搬遷社區與産業園區共建,科學規劃適宜産業,實現貧困群眾搬遷與致富的統一。通過辦博愛學校,建養老週轉房,以助老扶幼促鄉風文明。譜精神扶貧曲,唱脫貧攻堅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鄉風文明與自主脫貧的統一。推動貧困村組織幫扶全覆蓋,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組織名稱: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

主要事跡

平輿縣創新“網際網路+健康”扶貧模式,構建起“一縱一橫四個數據庫”健康扶貧體系。“一縱”即構建縣、鄉、村三級診療平臺,開發“網際網路+健康”扶貧資訊系統,網路聯通北京、鄭州和市縣等多家醫院,開展遠端會診、康復訓練等醫療服務。“一橫”即推進縣內就診“一卡通”,實現全縣範圍內跨職能部門、跨區域、跨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資訊、就診資訊共用和一卡通用。“四個數據庫”即建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數據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醫生資訊數據庫、慢性病人群數據庫。創新簽約巡診,平輿縣成立由縣醫、鄉醫、村醫組成的專家和巡診隊伍,實行“1+3” 簽約服務,每名貧困戶分別簽約1名縣級專家、鄉鎮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開展定期巡診服務。建立巡診獎補制度,為縣鄉兩級醫生巡診發放交通補貼、會診獎補。通過網際網路分級診療平臺會診和縣鄉村三級醫生巡診,使該縣因病致貧返貧的3035戶7527人實現脫貧。

組織名稱:湖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主要事跡

湖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搬得出、能脫貧”為主旨,發動“産業扶貧+新型城鎮化建設”兩個引擎,通過城鎮化業務與扶貧業務“一門兩牌”管理模式和棚戶區改造市場化的投融資模式,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和農村易地扶貧搬遷改造統籌進行,實現城鄉一體化協同發展。將搬遷安置點規劃在香菇小鎮等産業園中,通過搬遷項目為産業園解決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園區配套設施等建設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扶貧。通過産業園帶動搬遷群眾發展産業、就業。建立健全扶貧資金“投、管、收”三個全鏈機制,規範資金撥付流程,嚴格資金投放審查。建立資金使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臺賬體系,實時監督資金流向。明確資金還款來源,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余指標統籌交易籌資還款,累計還款75.55億元。共投放資金423.78億元,保障66個縣1.15萬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助力30.24萬個家庭87.7萬名貧困群眾實現安居夢。

組織名稱: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

主要事跡

宜章是羅霄山脈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為確保扶貧小額信貸“貸得到、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續”,實施一系列創新。為確保“貸得到、方便貸”,建立縣、鄉、村三級金融扶貧服務中心(站),縣裏負責宣傳、協調和服務,農商銀行將貸款審批許可權下放到鄉鎮支行,實行“一站式”業務辦理。為確保“用得好、有效益”,對每一個用貸主體,明確信貸管戶員、産業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電商銷售員進行“一對一”服務。為確保“還得起、主動還”,根據用款主體貸款到期時間、生産經營狀況、盈利能力等,建立四個預警等級,鄉鎮和放貸銀行按照“五步工作法”(宣傳提醒到位、全面排查預警、及時化解風險、合理緩釋風險、分類處置逾期),提前採取相應措施。為確保“可持續、穩增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縣累計投放貸款4.29億元,貧困戶獲貸率達到58.3%。

組織名稱: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

主要事跡

廣東(佛山)開展對口涼山扶貧協作以來,派出75名同志常駐涼山彝族自治州,探索形成了“一核多極”的工作推進模式。“核”是指駐涼山州府西昌市的工作組本部,“極”是指涼山州11個貧困縣的各駐縣工作小組。工作組集中辦公,專門負責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出臺11項內部管理規章,統一部署督導各項工作;工作小組負責結合縣情,抓好工作落實。引導涼山向佛山成功輸出貧困勞動力6159人,協調廣東24家企業在涼山落地投資額逾14億元,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銷售1.1億元農特産品,簽訂4.2億元農特産品認購協議,帶動脫貧797人。在涼山州11個貧困縣援建58個安全住房安置點共4243套住房。安排932.4萬元援助資金支援援建新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實施“領頭雁計劃”,培訓第一書記139名、致富帶頭人1238名。動員社會力量扶貧,探索開展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組織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

主要事跡

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創新實施“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項目,讓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走向新生活。該項目扶持覆蓋面廣,建成自治區級陽光助殘扶貧基地116個,基本每個縣(市、區)1個,每年幫扶貧困殘疾人12000人。幫扶模式新,依託“愛心車間”安排殘疾人就業,利用“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發展芒果種植等産業,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村(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帶動殘疾人脫貧致富。基地力量強,全區116個基地,分為集中勞動型基地7個,涵蓋一二三産業,就業貧困殘疾人年收入均超過2萬元;輻射帶動型基地74個,主要集中在農業企業;複合型基地35個,為殘疾人“量身定制”扶持方式,如安排就業、發放生産物資、傳授生産技能等。項目已投入1.81億元,幫助貧困殘疾人9萬多人,每人平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共增收3.6億元以上。

組織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

主要事跡

田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底,全縣共有貧困村53個、貧困戶13276戶、農村貧困人口52109人,貧困發生率15.01%。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田東縣實施了“五個創新”:一是創新實施“精準宣傳為先導、精準識別為基礎、精準幫扶為核心、精準監管為保障、精準退出為目標”的五步工作法,確保脫貧品質經得起歷史檢驗。二是創新完善信貸技術和提供政策性保險産品,強化扶貧金融體系建設,約5300戶貧困戶獲貼息貸款2.37億元。三是聚焦特色産業,調優老産業、佈局新産業,有效提升脫貧品質。四是凝聚社會力量,形成扶貧合力。五是創新績效考評“一票贊成”制度,激勵幹部冒尖出彩。三年累計完成減貧10984戶44143人,4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2.16%,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組織名稱: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社會扶貧處

主要事跡

海南省扶貧工作辦公室社會扶貧處作為消費扶貧主要執行部門,統籌協調省供銷聯社、南海網、省商務廳等相關單位,探索將慈善行為與消費行為相結合,以海南愛心扶貧網為線上平臺,以“愛心扶貧大集市”為線下載體,拓寬了貧困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渠道,激發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産的積極性,提升了貧困地區農産品供應水準和品質。2019年上半年全省消費扶貧銷售總額達到7011.32萬元,受益貧困戶數8.24萬戶次。其中,海南愛心扶貧網線上銷售金額978.44萬元,網站累計註冊人數10.91萬人,在售商品數403種;各市縣組織各類線下“愛心扶貧大集市”881場次,扶貧産品交易金額3023.58萬元。目前,全省已形成人人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

組織名稱: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主要事跡

石柱地處重慶東部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通過實施縣領導定點包乾幫扶鄉鎮(街道)機制,完善三級幹部責任清單,構建攻堅責任體系。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組織縣內170家企業與85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匯聚幫扶力量。創新開展精神扶貧,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探索建立“扶貧車間”“扶貧農莊”“扶貧超市”“扶貧基地”等新型就業扶貧模式和鄉風文明積分管理制度,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探索實行“項目包”制,改善深度貧困鄉村生産生活生態條件。發展以民宿旅遊、有機食品、中藥材等為重點的康養産業,調整産業結構。探索推行土地經營權和勞動力入股、資金入股、代種代管、以房聯營等合作方式,推進農業農村改革。

組織名稱:“學前學會普通話”涼山試點項目組

主要事跡

2018年5月底,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開展眾籌募集社會資金,聘請專業機構北京華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好互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組織下,培訓指導幼教點輔導員按照浸潤式教學理念,創設語言環境,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教授普通話,聚焦“聽懂、會説、敢説、會用”目標,讓孩子在學前掃清語言障礙。同時,幫助孩子養成講衛生、懂感恩、愛學習、講禮貌的好習慣。試點行動是政府主導、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的眾籌扶貧項目。廣東佛山市、中植集團、君康人壽等單位提供資金支援,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提供幼教專業指導,中國電信集團提供網路技術支撐,形成立體化參與的幫扶方式。統籌村委會活動室、空閒校舍或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設立幼教點,招聘具備一定條件的本地人擔任輔導員,總結提煉出民族地區非普通話母語環境下幼兒學習普通話的一整套教學理論、保障體系和方式方法。

組織名稱: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丹寨項目部

主要事跡

2014年底,萬達集團選擇貴州省丹寨縣作為幫扶對象,創新“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精準扶貧模式,捐款21億元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和丹寨旅遊小鎮,設立産業扶貧基金。萬達運用現代品牌傳播理念和手段,把丹寨旅遊小鎮打造成網紅小鎮,把丹寨打造成全國明星縣城,為丹寨創造了巨大的品牌價值和無形資産;獨創“網上認領一畝茶園,對口扶貧一戶茶農”的精準扶貧模式,直接幫助1000多名貧困戶實現脫貧;丹寨扶貧産業基金每年發放5000萬元,支援668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萬達集團幫扶丹寨4年,帶動3.38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66%。2019年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丹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組織名稱: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

主要事跡

西盟縣在村民小組中成立脫貧工作委員會,把扶貧對象轉化為扶貧力量,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有效融合和貧困群眾精神與物質“雙脫貧”“雙摘帽”的新路子。脫貧工作委員會由村“兩委”和村民小組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推薦選舉産生,隸屬村“兩委”領導管理。選舉的主任及委員每人負責聯繫10—20戶農戶。西盟縣通過脫貧工作委員會,樹立早幹早支援、不幹不支援的政策導向,轉變群眾思想,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帶領群眾積極參與發展生産、治理村莊環境等工作。開展“先鋒強志”工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脫貧工作委員會委員,把黨員(委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教育引導群眾自我管理、教育、服務和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幹群融洽。

組織名稱: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農電工作部

主要事跡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明確全力服務脫貧攻堅的工作思路和方案,完成多項重點工程。建成青藏、川藏兩條“電力天路”。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和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累計投資210億元,解決和改善了156萬人的用電需求和供電品質。投資64億元實施深度貧困地區專項電網建設。完成205個扶貧易地搬遷供電工程建設,解決了6733戶貧困人口用電問題。公司總部在西藏實行“三優三降”優惠政策,促進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和貧困家庭學生就業。通過勞務派遣和業務外包,為當地提供1812個就業崗位。在實施電力工程中通過吸納當地民工、使用運輸工具、採購砂石等方式增加當地農牧民收入8.6億元。共派出13批21支工作隊1098名隊員開展駐村工作。累計投入3.2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50余項,顯著地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組織名稱:陜西省安康市新民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要事跡

陜西省安康市屬川陜革命老區和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安康市在新民風建設中倡導“誠”,引導貧困戶如實反映個人收支狀況,客觀反映幹部幫扶實績;倡導“孝”,引導群眾自覺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倡導“儉”,遏制“紅白”事大操大辦之風;倡導“勤”,把擺脫貧困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倡導“和”,妥善化解矛盾。通過“四議兩公開”、村民會議表決、人人簽字確認等程式,制定群眾普遍認同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推動鄉村治理。

組織名稱:甘肅省政協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要事跡

近年來,甘肅省政協幫扶辦在西和縣統籌整合各個渠道的幫扶力量,探索形成“打通配置、強強聯合、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的幫扶思路,使幫扶工作由過去的“獨奏”變成了“合唱”。組建8個由廳級領導擔任隊長的專項幫扶小分隊,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組織152名機關幹部聯繫幫扶西和縣6個貧困村346戶貧困戶。截至目前,共引進脫貧項目170多個、扶貧資金8億多元,建成扶貧工廠和車間55家,帶動1.6萬戶貧困戶配股分紅。2018年,西和縣有75個貧困村出列、2.2萬人脫貧,全縣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662元,其中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貧困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基本達標。

組織名稱: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

主要事跡

湟中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該縣創立“包保制”,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和縣級領導包保鄉鎮、縣直機關單位包保貧困村“雙包”責任機制。編制脫貧攻堅規劃,在全省貧困村最多的縣實現了貧困村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和光伏扶貧項目、發放互助資金等全覆蓋。支援中藏藥材産業園和青稞龍頭加工企業發展,挖掘八瓣蓮花傳統手工技藝,走鄉村旅遊扶貧之路,帶貧益貧達1.3萬人。建立貧困大學生補助機制,完善醫療保障網,創立“勵志愛心超市”,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力,設立共管賬戶管好扶貧資金。緊盯脫貧品質,實施鞏固提升工程,建立防貧基金,防止返貧和新致貧。

組織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

主要事跡

閩寧鎮是一個移民搬遷鎮,也是閩寧兩地對口幫扶的集中縮影、易地搬遷脫貧的成功典範。閩寧鎮把握精準要義,不斷創新工作亮點。在各村生産小組基礎上推進“紅色網格”,分類管理黨員,整合各類網格資源,實行“紅色網格”和生産組網格雙重管理。深化“企業+黨支部+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自治區葡萄酒産業發展局入駐為契機,實行土地流轉,將農民變為工人;以土地作價入股,村民與企業共同合作經營酒莊,開創“脫貧致富共同體”新模式。依託資源稟賦,開展政企、校企、村企、軍地、軍企共建活動,通過黨建共建逐步挖掘紅色文化。建立農戶和企業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統一引種、統一培訓、統一銷售“三統一”的特色養殖“出戶入園”模式,降低生産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在全區首創精準扶貧APP,實現扶貧相關資訊的及時查閱,加強對幫扶工作的監督管理。

組織名稱: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揮部

主要事跡

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援建喀什地區以來,推出“縣城企業總部—鄉鎮小微産業園—村衛星工廠—家庭扶貧車間”四級聯動就業模式,帶動過萬貧困戶就業。重點向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商,山東如意等99個項目落地投産。在濟南等地設立倉庫3萬多立方米,設置喀什農産品倉儲交易平臺,深化“好品喀什山東行”活動,成立“魯喀特色農副産品供銷聯盟”,促成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線紅棗品種,推動山東國企開展消費扶貧。實施教育援疆工程,57所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定向招生350人,培訓教師7082人,設立“山東援疆獎學金”資助貧困大學生4151人。建設4.81萬套安居房。實施結核病防治工程,實現四縣篩查診治全覆蓋。籌措計劃外資金4500萬元,幫扶建設45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範村。兩年間累計安排扶貧援疆資金21.78億元。

組織名稱:農工黨中央社會服務部綜合處

主要事跡

農工黨中央社會服務部綜合處創新幫扶格局,形成了以23個省級組織、15個副省級城市組織和中央12個專委會共50家單位為幫扶主體,覆蓋大方縣28個鄉鎮(街道)的幫扶體系。創新幫扶形式,圍繞健康、産業、公益、智力、消費扶貧重點發力,實施“貧困人口精準醫療愛心行動”“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同心助醫工程”,加強對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對因病致貧返貧人群實施精準醫療幫扶;實施“同心圓博愛家園精準扶貧項目”,支援帶頭人創業,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助推深度貧困村整村脫貧。他們積極創新幫扶模式,以監督促幫扶,堅持深入基層、深入農戶,切實摸透實情找準問題,及時向地方反饋,共同研討解決問題方案。獲得2017、2018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好”等次。

組織名稱: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一局調配處(援派幹部工作處)

主要事跡

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一局調配處積極擔當作為,勇於開拓創新,從中央單位和東部省市“調兵遣將”,全力支援脫貧攻堅主戰場。創新方式推進中央單位選派幹部到定點扶貧縣挂職,實現有扶貧任務的中央單位選派挂職幹部、592個國定貧困縣有挂職幹部幫扶“兩個全覆蓋”。創新載體,開展選派幹部到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和革命老區挂職工作,擴大選派範圍和規模,依託選派到國定貧困縣所在地市擔任黨政班子成員的中央單位司局級幹部,統籌整合在縣、村兩級的中央單位扶貧力量,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創新機制,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挂職幹部選派力度,確保每個受幫扶省或地市有1名局級幹部擔任幫扶工作隊領隊,每個受幫扶縣有1名處級幹部挂任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東西部扶貧協作挂職幹部在崗人數達1000多名。

組織名稱: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開發與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要事跡

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從醫療服務供給和貧困人口需求雙側發力,以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主攻方向,提高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立貧困人口托底醫療保障機制,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便民舉措,減輕貧困人口就醫負擔。疾病救治和預防雙管齊下,開展大病、慢病分類救治,惠及1400多萬貧困患者;重點進行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治,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同步推進,推動健康扶貧工作關口前移。統籌實施産業、就業、消費和健康扶貧等精準措施,助力定點縣脫貧攻堅。

組織名稱: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

主要事跡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倡導成立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牽頭組織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師生深入扶貧一線,同吃、同住、同勞動,調研形成專著並推廣扶貧實踐經驗。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紮根鄉土鄉村,在國家級貧困縣山西靈丘縣開創“有機旱作助貧模式”,打造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品牌,助力靈丘實現脫貧摘帽。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農人培養機制,面向時代需求設立精準扶貧研究生專項、鄉村振興青年農場主和種業兩個“菁英班”,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走出了一條高校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路子。

組織名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扶貧綜合業務部扶貧政策與實驗示範處

主要事跡

農發行扶貧綜合業務部扶貧政策與實驗示範處主要負責農發行扶貧政策産品創新等工作。研究制定農發行政策性金融扶貧五年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創新推出扶貧過橋、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産業扶貧等10余項貸款産品,全面對接貧困地區資金需求;創新構建産業扶貧風險補償基金新模式,政府、銀行、企業合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創新推出28條特惠政策,從信貸政策、資源保障和定向幫扶三方面,切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援;創新提出融資、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體”定點扶貧工作體系;積極創建政策性金融扶貧實驗示範區,探索金融財政合力扶貧路徑。2015年以來,農發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1.75萬億元,貸款餘額1.33萬億元,投放額和餘額均居同業首位。

組織名稱: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扶貧辦扶貧項目管理處

主要事跡

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扶貧辦扶貧項目管理處統籌管理中國石化全系統扶貧工作,2018年承擔了8個縣750個村的扶貧任務,投入幫扶資金2.3億元,派出扶貧幹部1994人,受益群眾達38萬餘人。管理處重點聚焦消費扶貧,創新工作模式,取得明顯成效。發揮集團優勢,組織100余家直屬企業、60余萬員工參與消費扶貧,2018年購買扶貧産品968.1萬元,幫助銷售過億元。發揮專業優勢,以産業扶貧助推消費扶貧,成功打造東鄉藜麥、岳西桑枝木耳等扶貧品牌,中國石化西藏水産業“易捷卓瑪泉”累計銷售18.1億元,帶動就業800余人,納稅近2億元。延伸扶貧産品産業鏈,在貧困地區成立銷售合作社,建立加工車間20多座。發揮渠道優勢,凝聚攻堅合力,主動將全國貧困縣扶貧産品納入公司銷售渠道,引入42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幫扶縣的一千余種扶貧産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幫助銷售,全年組織扶貧産品展銷會15場,推介扶貧産品300余種。

組織名稱: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人民武裝部

主要事跡

杭錦旗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庫布齊沙漠橫貫東西。20世紀90年代,杭錦旗沙化、半沙化面積達59.3%,氣候十分惡劣,貧困人口超過7萬人,是“三年兩災”的國家級貧困縣(旗)。杭錦旗人民武裝部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內蒙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規劃,堅持扶貧先治沙,帶領幹部職工和廣大民兵25年如一日,累計種植林草2200余萬株,造林7.4萬餘畝,形成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固沙林帶,植被覆蓋率達90%。2014年以來,利用生態建設成果,義務植樹2700余畝、管護林地近萬畝,促使周邊農牧民增收80余萬元。無償提供草木資源2000余噸,使貧困農牧民增收40余萬元。新建生態扶貧“民兵林”和甘草種植示範區各1個,為全旗“民兵林”建設和甘草種植提供了示範。結對幫扶阿斯爾嘎查,每年投入近20萬元用於支部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帶動1300余人實現脫貧。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