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西柏坡:從紅色經典到綠色傳奇

[編者按]

歲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帶領全國人民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凱歌,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風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人民網策劃推出“40年·改革印記”系列報道,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通過人民網、手機人民網、人民網法人微網志、微信、人民視頻APP等多個端口,為您講述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改革印記”,在時光的記憶中傳遞改革開放的磅薄力量,感受日新月異的時代巨變。

圖為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付兆颯 攝

一個小村莊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雲激蕩;

一個小村莊轉折了一個東方大國的歷史走向;

這個小村莊裏誕生的“兩個務必”奠定了中國共産黨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的理念根基;

這個小村莊開始的“趕考”成了新時代共産黨人牢記使命為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精神指引。

西柏坡,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小山村,從封閉貧困的歷史深處走來,憑幾十戶勤勞勇敢的群眾,借改革開放的東風,數十年沐風櫛雨,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河北省美麗鄉村精品村,樹起了一個“從紅色經典到綠色發展”的新樣本。

從碾盤上的棄嬰到第一個萬元戶

圖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山縣西柏坡革命舊址同閆青海握手交談。(翻拍于閆青海家相框中照片。付兆颯 拍攝)

被譽為“新中國革命五大聖地之一”的西柏坡村,是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召開,“新中國從這裡走來”,雖遠在太行山深處,但揚名中外,紅色旅遊資源加上秀麗宜人的環境,使這裡成為了遊客青睞的著名旅遊目的地。

閆青海,作為西柏坡村第一個萬元戶,一名老黨員,依託紅色資源打贏了脫貧翻身仗,同時也見證了整個西柏坡村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

1948年,2歲的閆青海生了一場大病,村醫表示無能為力,閆青海被母親用破葦蓆片兒包裹著放到了村邊的碾盤上。當時,借住在閆青海家的董必武夫婦在回家路上發現了這名被拋棄的“小房東”,看到微微翕合的嘴唇,董必武夫人何連芝將閆青海送到了中央醫院的東柏坡醫務所,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活蹦亂跳的閆青海回來了。

1968年,年滿20歲的閆青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西柏坡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幹就是15年。

那時候,西柏坡村村民住的是簡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緊俏的統銷糧。閆青海一家五口擠在一間20來平米的土房子裏,窩在一個被窩裏睡覺,在一口黢黑殘破的鍋裏搶飯吃。

“不僅我們家,家家戶戶都缺吃少穿,一天才可以賺5分錢,根本不夠生活。因為窮,有的村民甚至全家遷往山西謀生活。”西柏坡的窮苦如同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了閆青海心頭。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也漸漸吹出了一片新天地。面對村民一貧如洗、守著三分薄田度日的光景,身為副書記的閆青海做了一個決定,“要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於是,閆青海發動村裏五六個壯勞力與其一起到石家莊當搬卸工。打工的日子雖然艱苦,但一天能有30塊錢的收入,這對於當時的西柏坡村民來説簡直是一筆鉅款。

“改革開放不就是要改變麼?安於打工現狀不是長久之計。”閆青海一邊積累資金,一邊思索接下來的路怎麼走。1981年,閆青海下海經商,到北京去批發佈匹,然後再運回來賣,成為村裏第一個“老闆”。那時候,大家穿的還是單一的粗布衣服,沒有太多的花色和樣式,閆青海從北京運回來的時髦布料在村子裏引起了很大轟動。“原來衣服料子有這麼多種類呢,還可以有這麼多花色”,村民感嘆著,爭先恐後地買起了新布料,做起了新衣裳,西柏坡村也開始靚了起來。

“那時候批發一米布是六塊錢,我賣六塊六一米,一米可以賺六毛錢。每次可以運三四件布(一件大約100米),這樣算下來一趟可以賺200塊錢左右,一個月可以來回三四趟。”閆青海邊算邊説。

靠著賣布,閆青海搖身變為村裏的第一個萬元戶,成為人人都艷羨的對象。

那段時期,毛澤東、朱德、董必武等領導人舊居,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九月會議會址等已經完成復原建設,一批又一批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遊人來這裡親睹紅色聖地。日漸增多的遊人讓閆青海嗅到了新的商機。1983年春天,閆青海用賣布攢下的錢從保定白洋淀買回了自己的第一艘遊船——長13米、可容納40人的二手船,在崗南水庫搞起了旅遊。

“改革開放以後,來西柏坡旅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我想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買了一條船,開遊船賺錢。”閆青海的想法很超前。短短半年時間,閆青海就收回了買船成本。

在閆青海的帶動下,西柏坡村民以及周邊村民都開始購買遊船搞旅遊業。船多了起來,人多了起來,矛盾也就多了起來。為了規範市場、統一價格、便於管理,90年代初期,閆青海牽頭組建了西柏坡水上旅遊公司,開始集中管理遊船、統一分紅,不僅確保了各船家的收益,還保證了遊客的遊玩品質。

2002年的時候,為了響應國家環保的要求,閆青海對自己的遊船進行升級換代,花費7萬多元從天津楊柳青買回來一條環保節能船,噪音低、污染小、船速快,舒適的乘船條件和愈發美麗的水上景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

現如今70多歲的閆青海並沒有停下腳步,照看晚輩、侍弄菜園,有需要時也還會再去當遊船司機帶遊客遊覽。“大家都喜歡坐我的船,因為覺得坐我的船舒服,而且還可以聽我講當年黨中央在西柏坡時的故事。”

紅色歷史基因加上這些年的基礎條件改善將西柏坡村塑造成了聞名中外的中國革命聖地,閆青海的願望就是將這些紅色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柏坡紅色歷史、牢記柏坡紅色文化。

“現在的日子過得滋潤得很,彩電、冰箱、抽油煙機、凈水器等都有,吃穿不比城裏人差。”談及現在的日子,閆青海滿意地豎起了大拇指。

點擊進入專題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柏坡:從紅色經典到綠色傳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