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掙了3萬來塊錢,主要是在村裏合作社打工。收入還成,也沒買啥物件。”59歲的卜令房有些拘束地笑著説。農曆小年的下午,記者走進山東德州樂陵市胡家街道史家墳新村。村民卜令房正要準備晚飯。
掙了錢,家裏卻沒添置新物件?在一番追問下,卜令房告訴記者,家裏沒買房、沒買車,但是花一千多塊錢買了一套一桌四椅的傢具,又花了三四千塊錢買了一台新彩電,還花了三四千塊錢給自己和老伴各換了一台新的智慧手機。
“日子過得比前兩年好,村裏的書記有能力。”卜令房説。
農曆小年,山東德州樂陵市大韓新村舉行“網紅村”揭牌儀式。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61歲的卜令春,是史家墳新村卜家村黨支部書記,還是胡家街道鄉賢聯誼會秘書長、天津市樂陵商會副會長。他最看重的頭銜,則是樂陵市的“雁歸能人”。
“我2003年到天津打工,從事物流配送,慢慢有了自己的企業。”卜令春説,當時家鄉經濟條件有限,外出闖蕩是村裏人謀生手段之一。可外出的人多了,村莊愈發冷清和衰落。2021年,家鄉的幹部找到他,想請他回來為村子的未來想想辦法。
現在卜家村的523畝耕地已全部流轉,村裏還成立了以冬瓜為主的特色種植合作社。卜令春依靠自己多年的經商資源,聯合周圍村黨支部盤活閒置資源,引入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為鄉親們拓寬了致富門路。村集體收入從2021年的10余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80多萬元。
“歸鄉雁”變成鄉村振興“領頭羊”,不止一例。
在大韓新村,離鄉打拼20多年的韓向勇,2019年回村任職。5年來,由他帶動,村裏建起了暖心食堂、服裝加工車間、“四點半學校”,為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提供多種生産生活便利。最近,這個村還被知名短視頻平臺評為“網紅村”。
在山東德州樂陵市恭敬李村,廢棄坑塘被改造為魚塘。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在恭敬李村,開辦了70多家餐飲連鎖店的李方勇,聽到村裏因為矛盾糾紛變成“後進”,也在2019年返鄉任職。如今,這裡不僅甩掉“亂村”“差村”的帽子,還依靠改造10余個廢棄坑塘走上了水産養殖的創富路。
在趙古屯村,在外打工的趙華新,抱著讓農村生活更加美好的心願,2020年回到家鄉。他創辦建築公司,推廣綠色裝配式建築,改造村落破舊宅院;開辦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種植蜜薯品種。在他的帶領下,有更多事業有成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
記者了解到,樂陵作為重要的勞動力輸送基地,常年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約30萬人。在這些身在他鄉的遊子中,許多有眼界、有志向、有魄力的能人賢才,是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的寶貴財富。
山東德州樂陵市返鄉能人趙華新正在介紹家鄉新村改造規劃。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近年來,樂陵實施一系列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程,積極搭建“回村任職和返鄉創業”平臺。2021年以來,當地已回引鄉村能人200余人,其中到村任職超過180人。在德州市,現已回引能人到村任職1376人、返鄉創業2749人,産生了“引回一人、發展一業、改變一村”的良好局面。
“我打小在這個村里長大,村裏大叔大姨幫助了我很多。現在他們都上了歲數,我想多做些事回報大家。”已成為大韓新村黨委書記的韓向勇説,準備大年初一趁著外出的人們回來時,村裏開個懇談會,聊聊有哪些好産業、聽聽大家對村子發展的建議。(記者蕭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