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 網站無障礙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4個新發現珍稀物種種群,講述山東生物“多樣”故事
發佈時間:2024-05-17 10:05:48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趙國陸等 | 責任編輯:闞金劍

  1 佛慧華蝸牛:佛慧華蝸牛外殼呈低圓錐形,黃白相間,最典型的特徵是螺塔略高。這一新物種在濟南佛慧山首次發現,後經解剖和DNA測序,發現其解剖學特徵和分子遺傳序列與其他華蝸牛有明顯差異,超出同一物種範疇。2023年6月,這一新物種得到全球公認,並以發現地命名為“佛慧華蝸牛”。

  2 栗耳短腳鵯:栗耳短腳鵯屬雀形目鵯科短腳鵯屬,因耳覆羽及頸側羽栗色而得名,多見於低山丘陵闊葉林、混交林和林緣地帶,以及公園、果園等。栗耳短腳鵯在全球範圍內種群較為豐富,但在山東境內為非常見鳥類。去年,在對長島進行生態調查時,山東省煙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生態學會首次在山東境內發現了栗耳短腳鵯繁殖種群。

  3 黑喉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中型鳥類,體長20-24釐米。雄鳥上體暗橄欖灰色,翅褐色,外翻羽緣灰色,尾黑褐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頦、喉和上胸白色而具黑色條紋。今年1月,泰山愛鳥協會會員在泰山岱頂記錄到2隻黑喉鶇,被確認為山東省鳥類新記錄種。

  4 白琵鷺:白琵鷺屬鵜形目鹮科琵鷺屬,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約70至95釐米,平均體重約2千克,有“飛鳥美人”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今年春天首次現身棗莊。白琵鷺主要以蝦、蟹、水生昆蟲、植物性食物等為食,傾向於選擇水質清澈、食物豐富的河流、湖泊、水庫以及沿海沼澤等開闊淺水區域棲居。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的核心、靈性所在,更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指向。

  今年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年來,山東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在山東“落戶安家”,濟南佛慧山發現全球新記錄蝸牛物種並以發現地命名,長島首次發現了栗耳短腳鵯(bēi)繁殖種群,泰山發現鳥類新記錄種—黑喉鶇(dōng),棗莊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白琵鷺。

  這一新蝸牛物種,以濟南佛慧山命名

  “這就是佛慧華蝸牛!”5月12日,在濟南佛慧山上,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振國博士指著草叢中的一隻小蝸牛告訴記者。這只蝸牛外殼呈低圓錐形,黃白相間,最典型的特徵是螺塔略高,很是漂亮。

  這一新物種是當時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的本科生張國一發現的,他在佛慧山調查陸生軟體動物時,採集到一隻外形獨特的蝸牛,熱愛研究蝸牛的他一眼就看出其不同。通過比對發現,它與目前所有已知蝸牛都不相同,高度懷疑是新物種。後經解剖和DNA測序認定,證實了他的猜測。去年6月,張國一在國際權威期刊林奈學會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新發現,並以發現地命名為“佛慧華蝸牛”,標誌著這一新物種得到了公認。

  張振國介紹,其團隊受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委託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時,在龍洞—佛峪一帶的山上也發現了這種蝸牛。和鳥類等其他動物不同,蝸牛作為軟體動物行動範圍有限,擴散能力極低,地域性強,種群基數大。

  “難能可貴的是,在濟南這種大城市的中心城區,居然還能發現世界新物種,説明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也豐富了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張振國説,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基因多樣性,未來可能發揮難以估量的價值。

  栗耳短腳鵯繁殖種群首次現身長島

  “當時正要撤出調查,覺得天色尚早,就又觀察了一會兒,沒想到和栗耳短腳鵯成鳥、幼鳥不期而遇。”5月16日,山東省煙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于基廣告訴記者,去年,在對長島進行生態調查時,山東省煙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生態學會發現了栗耳短腳鵯繁殖種群。

  栗耳短腳鵯屬雀形目鵯科短腳鵯屬,因耳覆羽及頸側羽栗色而得名,多見於低山丘陵闊葉林、混交林和林緣地帶,以及公園、果園等。栗耳短腳鵯在全球範圍內種群較為豐富,但此前在山東境內為非常見鳥類,其繁殖種群為山東境內首次發現。

  過去,一般認為栗耳短腳鵯的繁殖地在日本北部和中、俄、朝交界地區,在我國東北和環渤海沿岸是冬候鳥或旅鳥。去年,工作人員在長島觀察到的栗耳短腳鵯種群有成鳥和幼鳥。

  在長島調查發現栗耳短腳鵯繁殖種群,表明該物種繁殖區已從日本北部和中、俄、朝交界地區延伸至山東半島附近,提升和豐富了對非常見鳥類在山東境內分佈、繁殖的認識。同時也表明,長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居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為栗耳短腳鵯繁殖種群提供了良好和安全的棲息生境。

  愛鳥者泰山岱頂發現山東鳥類新記錄種

  5月16日,記者從泰安市泰山森保站獲悉,今年年初在泰山岱頂發現的山東省鳥類新記錄種——2隻黑喉鶇,已北飛蒙古、俄羅斯等地度夏。“隨著泰山生態系統持續向好,今年冬天它們肯定還會飛回來。”森保站站長申衛星篤定地説。

  今年1月,泰山愛鳥協會會員李在田進行泰山野生鳥類調查時,在岱頂記錄到2隻黑喉鶇。

  黑喉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中型鳥類,體長20-24釐米。此次記錄到的黑喉鶇,在《山東省鳥類志》《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四版)》以及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等均無記錄,確認為山東省新記錄種。本次觀察,驗證了以往關於泰山可能有黑喉鶇分佈的猜測。

  近年來,泰山景區採用“政府+志願者”模式,大力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野生鳥類種類數量連續刷新。截至目前,泰山野生鳥類記錄達20目65科373種,遠超1995年的148種。

  “飛鳥美人”白琵鷺現身棗莊

  初夏時節,棗莊市市中區周村水庫淺水灘區,幾隻白琵鷺時而覓食、時而飛翔、時而嬉戲。它們因嘴巴形狀與琵琶相似,被稱為“白琵鷺”。白琵鷺體態優雅,有“飛鳥美人”的別名。

  “快看!這是什麼鳥呀?”4月13日,棗莊市生態環境局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人員在周村水庫周邊,發現2隻類似白鷺的鳥類在淺水灘覓食。經過工作人員辨認,這2隻大型涉禽係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白琵鷺。這是該物種在棗莊首次被發現,屬於新增觀測記錄。

  白琵鷺屬鵜形目鹮科琵鷺屬,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約70至95釐米,平均體重約2千克,主要以蝦、蟹、水生昆蟲、植物性食物等為食,對棲居地的生態環境要求很高。

  今年59歲的賈冰是一名資深攝影愛好者。今年3月,他就在周村水庫拍到過白琵鷺。“這種鷺嘴巴很特別,第一次拍攝就發現了7隻。”賈冰説,周村水庫因其環境優美,每年春季都會成為季節性遷徙鳥種的棲息地。

  環境好了,鳥兒自然就來了。隨著近年來棗莊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賈冰的鏡頭經常拍到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它們飛來了,就是我們環境變美的最好證據。”

  (大眾日報記者 趙國陸 從春龍 王洪濤 孟令洋 通訊員 聶英傑 欒巧巧 李在田 參與采寫)

熱點新聞
滾動
“德州標準”走向世界
德州:與時間賽跑 重點項目高效推進
山東濱州:暢通物流通道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德城:串珠成鏈繪就“兩河牽手”新畫卷
山東沾化:蝦苗培育忙
山東德州:加快新能源替代 實現清潔化發展
山東臨朐:櫻桃收穫銷售忙
一襲馬面裙厚“織”高品質發展“菏澤臉譜”
濟南順河高架經一路下橋匝道隔音屏障和路燈安裝就位
德州:交通一體化 “跑”出新優勢
山東鄒平:櫻花之約
山東棗莊:“雙碳”科普零距離
+更多
濟南市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舉行集中展示活動
濟南市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舉行集中展示活動
山東棗莊:食鹽加碘防疾病 平衡營養健康行
山東棗莊:食鹽加碘防疾病 平衡營養健康行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山東菏澤:花卉産業 美麗綻放
山東菏澤:花卉産業 美麗綻放
德州市馬集鎮全力打造“黃河第一驛站”
德州市馬集鎮全力打造“黃河第一驛站”
山東濰坊:花海醉遊人
山東濰坊:花海醉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