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主題系列發佈會第六場,介紹科技賦能助力營商環境方面的創新舉措總體情況。青島市科技局副局長徐淩雲,青島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與重大專項處處長韓利軍,青島市科技局外國專家工作處(科技人才處)處長張永艷,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滕雲楓出席發佈會。
近年來,青島市科技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改進科技創新服務,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科技創新發展活力,努力營造科技創新創業生態,厚植科技創新創業沃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榜單中,青島位居全球第23位、全國第8位,是近四年國內位次躍升最快的城市。在具體工作中,重點圍繞八個方面,抓實舉措、精準發力、優化環境。
增供給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
增強科技創新政策供給,出臺進一步優化提升科技領域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切實補短板、強弱項,提升科技企業、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針對科技企業培育中的突出問題,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方案、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庫管理辦法等政策,提高服務企業的實效性和便利度。聚焦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關鍵環節,出臺概念驗證平臺、應用場景示範等舉措,打通成果轉化的堵點痛點。廣泛開展科技惠企政策宣貫,靈活運用新聞發佈會、網路新媒體、政策入園區、輔導培訓等各種形式,推動政策應知盡知、紅利應享盡享,年均服務企業5000家以上。全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數量達到近1.2萬家、加計扣除總額超過3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有效降低企業創新成本。
提效能優化科技創新服務環境
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在上合示範區、青島自貿片區等區域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服務專窗,實行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一窗受理、一併發證”。在全國率先建立市場化技術合同服務網路,實現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零跑腿”“不見面”,2023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630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完善科研項目“揭榜挂帥”機制,堅持創新不問出身,針對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的技術攻關項目推行“揭榜挂帥”,每年組織“揭榜制”項目50項左右。健全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在戰略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中推行“包乾制+負面清單”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全國首創“雲端研發”新模式,幫助廣大中小企業連結創新資源,累計建立雲端研發中心5100余家,開展産學研對接超4000場次,為企業解決難題1800余項,受到企業廣泛好評,相關典型經驗獲得國務院主要領導批示。
夯基礎優化科技創新要素環境
強化金融要素供給,持續擴大科技信貸“白名單”覆蓋面,涵蓋超過9100家科技企業,2023年投放信貸超過1150億元。與中國銀行、青島農商銀行、人保財險等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五年新增融資支援額度450億元。建立330人的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輔導和融資服務,累計走訪園區近1200家次、服務企業近7000家次,幫助企業融資280億元以上。強化人才要素供給,建成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2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2家。集聚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6300余人,其中國家級人才1300余人,全市人才總量近280萬人。出臺青年科技人才政策20條,支援青年人才挑大梁擔主角。承接薪酬外匯便利化、外國人管理改革等國家試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辦理數量常年居全省首位。
促轉化優化科技創新市場環境
科學佈局、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場。對接山東科技大市場,加快建設海洋科技大市場,構建“成果端、需求端、服務端”三端融合的線上線下成果轉化體系,打造全國技術交易服務新樣板。充分發揮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聯合辦公室作用,整合高校院所力量、打破單個實體界限,開展供需對接、本地轉化、創業孵化等服務,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推出“碩果金”政策,探索“財政股權投資+無償補助”方式支援持股孵化,專注投早、投小、投科技,有效破解成果轉化“臨門一腳”投資問題。連結全球高端創新資源,依託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持續吸引、集聚、轉化海外先進技術成果,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更加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
添動能優化科技創新産業環境
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前瞻謀劃未來産業,聚焦基因與細胞、海洋物聯網等前沿方向,支援華大基因等領軍企業開展基因檢測等技術研發,推動基因細胞診療集群入選省未來産業集群;引進低軌衛星海洋物聯網等重點項目,佈局全省首個海洋物聯網未來産業科技園。示範帶動新興産業,聚焦重點産業鏈,每年佈局實施100項左右關鍵技術攻關及産業示範項目,全部由企業牽頭,從先進封裝到AI演算法,從智慧家居到特種機器人,均面向新興産業賽道上最為迫切的突破方向,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産業創新高地。賦能轉型傳統産業,聚焦能源等傳統産業,抓實一批重點科技項目。與國電投中央研究院合作,打造鈣鈦礦疊層電池製備小試産線;與大唐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合作,聯合龍芯中科建設新型工控晶片與工業軟體聯合實驗室,大幅提升能源領域自主可控能力。
建體系優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發揮重大科創平臺輻射效應。突出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力,加快打造嶗山實驗室,推進海洋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海洋人工智慧、海工裝備等一批海洋産業。打造“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總控數據中心封頂,項目氣源與高空保障中心啟動建設,衍生孵化4家産業化公司,帶動低空經濟加快發展。突出實驗室體系支撐力,建設12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其中8家由海爾、明月海藻等領軍企業承建,對智慧製造、新材料等産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推進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山東能源研究院、青島生物能源所“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在全球首次實現鐵係梳枝丁戊橡膠材料規模化生産。突出産業創新平臺驅動力,依託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構築軌道交通産業創新策源地。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33家、市技術創新中心1150余家,形成産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注活力優化科技創新人文環境
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營造良好創新氛圍。用好自然科學基金,安排青年項目、原創探索項目、重點項目、聯合基金項目等不同類別項目,多維度支援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印發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用管理辦法,促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用。建成國家級孵化器23家、眾創空間70家,建設標桿孵化器13家,構建全鏈條創新創業服務生態。打造科創活動品牌,去年成功承辦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481家企業報名,22家企業參加全國賽,報名企業數量和參加全國賽企業數量創近年之最。今年5月底,又成功舉辦2024年青島科技活動周,組織科普研學、科普進校園等特色活動近80場,營造了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
強保障優化科技創新法治環境
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理念,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推進科技創新,提高依法行政水準,完善創新治理體系。加快修訂《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聚焦薄弱環節,優化篇章結構,增設科學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科技創新等專章,最大程度吸納科技創新實踐、滿足科技發展需要。認真落實新修訂的《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由“推薦制”調整為“提名制”,並在全國率先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獎勵體系。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實施合法性審查制度、法律顧問制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制定普法工作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夯實科技創新法治基礎。
下一步,青島市科技局將持續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不斷優化提升科技領域營商環境,努力塑造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奮力開創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局面。(作者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