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慶雲電商網路零售額實現17.1億元,位居德州各縣(市)首位。 記者郭慶萍攝
商貿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帶動小商品加工等産業崛起,圖為工人加工貓糧。 記者楊戈攝
中國慶雲能源裝備暨第十五屆小商品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記者郭慶萍攝
政府搭臺,市場唱戲。5月18日,中國慶雲能源裝備暨第十五屆小商品博覽會開幕,廣迎八方來客。大家齊聚金山國際海淘城廣場,總投資14.88億元的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省內外百餘家企業展出的各式産品琳瑯滿目,現場熱鬧非凡。
小商品博覽會是慶雲堅持“商貿興城”發展戰略的“代表作”。發端于“萬名貨郎闖關東”的慶雲商貿業,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歷經幾十年的發展,讓慶雲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獲得“中國商貿名城”的美譽。慶雲人直面波譎雲詭的市場挑戰,敢闖敢試,市場不斷升級嬗變,正向著成熟的現代商貿業轉型升級。
如今,慶雲擁有金山國際海淘城、水發·渤海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等專業市場和物流園區16處,在建中慶國際智慧物流園等市場5處,年貨物吞吐量180余萬噸,年市場交易額超150億元。已發展成為周邊地區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全的商貿資源集聚區和商業要素聚合區,摘下了全國誠信示範市場、全國商品交易市場優化升級示範市場等多個金字招牌。
窮則思變,“針頭線腦”中闖出致富路——萬名農民變貨郎,跑遍20多個省區市
5月10日一早,尚堂鎮前王村村民王新順便開著自家的廂式貨車出發送貨了,“客戶電話告訴缺什麼,在慶雲批發市場上就能配好貨,當天送達,非常方便。”43歲的王新順經營小商品貿易多年,憑藉積累的固定客源,收入頗為可觀。像王新順這樣走街串巷送貨到府的傳統貨郎,在今天的慶雲已不多見,但卻代表著這個群體曾經最普遍的經營模式。
談到貨郎這個職業,王新順總能想起兒時的一首民謠:收了秋,莫等待,推起小車下關外,賺了錢糧才回來。
慶雲地處渤海退海之地,地鹼、水鹹,旱澇風雹蟲等自然災害頻繁,是出了名的貧困縣。趕上雨水少的年份,種上麥子甚至連麥種都打不出來。就是這樣的水土和環境才“逼”出了慶雲第一代貨郎。
“從20世紀70年代起,父輩們農閒時便去東北做貨郎。”王新順説,那時候家裏窮,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大家子人。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村裏幾個頭腦靈活的村民便到河北泊頭進些日用百貨,輾轉到東北販賣。
“針頭線腦、打火石、橡皮筋,背上一帆布包貨,一趟跑下來能掙個七八十元,當時村裏生産隊一年收成也不過幾十元錢。”前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希昌介紹,村民們瞅準了這掙錢的路子,親帶親、村連村,越來越多的人跑起小百貨生意。村裏也支援,給外出的村民開介紹信,方便他們外出行走住宿。
第一代貨郎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步行或者搭乘順路的馬車外出跑生意,其中艱辛可想而知。“那時候交通不比現在方便,去泊頭進了貨,就得趕緊去車站趕火車,一路上人擠人,每次下車得把貨先從車窗裏扔出去,自己再趕緊往外擠。夏天熱、冬天冷,出去這一趟別提有多辛苦。”王新順20世紀90年代初,曾跟隨父親去賣過貨,其中滋味歷歷在目。
正是憑著吃苦耐勞、敢闖敢試,前王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規定的範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不僅是前王村,當地短短幾年時間就形成了以尚堂鎮的小百貨、中丁鄉的科目章及金融器材、崔口鎮的電阻器及體育器材等為代表的銷售大軍,所到之處不僅限于東北三省,而是遍及我國20多個省區市,從業人數達萬餘人,“萬名貨郎闖關東”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個體私營經濟迎來了黃金髮展期。貨郎們不再滿足於“走出去”,決定在本地建市場,把外面的人“請進來”。“最開始大家在村裏擺攤賣貨,天天像趕集一樣熱鬧,很多外地人也慕名來買貨。在縣裏支援下,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法周決定帶領村民建市場。”作為市場成立的見證者,60歲的王希昌回憶道。沒錢咋辦?村裏規劃好地方,村民自己出資蓋門市房,你家兩間我家三間,大家熱情高漲,縣裏出錢修了路和配套設施。
1994年,前王村小商品批發市場建成,這也是慶雲縣專業市場的雛形。“當時市場別提有多熱鬧,除了商鋪門市,市場周邊的道路全都擺滿了攤位。”提起當時的場景,王希昌仍難掩興奮,“市場成立不到2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200萬元。”
因勢利導,選準發展突破口——用好貨郎“資源”,培強産業打造“中國商貿名城”
前王村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建立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啟示:市場興百業興,興經濟必須活流通,活流通必先建市場。作為工業基礎薄弱、缺少支柱産業的欠發達縣,發展商貿的路子能否走得通?1998年,慶雲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神仙會”,先後40余次組團南下考察,最終確立了“商貿興城、工業立縣”的發展戰略,舉全縣之力建設專業批發市場。
市場選址在靠近縣城的范庵村。村民們給予了極大支援:“建小商品市場,政府沒有錢,我們可以自己拿!”短短5天,群眾就自發籌集資金800萬元,規劃建設的門店全部預售一空。前王村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商戶也都轉戰新的市場。
1998年7月26日,慶雲小商品城市場開工:指揮部設在帆布棚,五加二、白加黑,搶工期、趕進度,條件雖艱苦但大家幹勁兒十足。僅用150多天建成了7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城市場,當年12月投入運營。開業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10余萬元,後來逐天攀升,高峰時達到日營業額300多萬元,到處都是一派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興旺景象。
今年53歲的孫立功經營日用百貨已有20多年,是第一批進駐小商品城市場的商戶,“有了專業市場,我們不再走南闖北賣貨,遊商變坐商,不僅周邊泊頭、無棣等地的商戶,還有一些溫州的客商也被吸引到慶雲來做生意。”
小商品城市場生意紅火為“商貿興城”戰略開了個好頭。商貿活,思路開。慶雲將優化環境作為最現實的生産力和競爭力,在全國首創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委員會和“經濟110”;在全市率先辦起“一站式”服務大廳,外商辦理項目開工手續從原來的3個月壓減至20個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推出招商項目引薦人終身獎勵制度;先後清理收費941項,廢除不合理行政事業性收費110項,全縣一年減少收費罰款2400余萬元。“走進慶雲門,就是慶雲人;進了慶雲縣,事事都好辦”叫響整個慶雲縣,得到了慶雲人發自內心的認同。1999年底,德州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在慶雲召開,專門總結推廣慶雲優化經濟環境、搞好市場建設的經驗。
隨後幾年,建材城、機車市場等專業市場相繼開業運營,到2003年,市場總數增加至20處,佔地面積拓展為140余萬平方米,慶雲專業市場呈現出大建設、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為暢通物流配送、貨物運輸,2003年,縣裏開工建設了國際物流園一期,之後又建了二期,入駐了120余家物流商企,年貨物吞吐量180余萬噸,初步構築起大流通、大批發的商貿格局。一年一度的“中國慶雲小商品博覽會”和“中國慶雲寶藝服裝節”成為廣結客商和廠家的最大載體,加之推行“誠信立市”“宣傳隆市”“文化興市”等一系列舉措,極大促進了慶雲專業市場繁榮培育、做大做強。
市場的繁榮帶動了服務業快速發展,2005年,全縣從事運輸、房地産、餐飲等三産服務行業的人員突破2萬人。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6.9億元,佔GDP比值達到42.8%,曾經“邊小窮”的慶雲縣打贏了翻身仗。
“商貿型城市建設擴大了慶雲的知名度、影響力。到2010年底,已建成專業市場24處、國家AAAA級物流園區1處,從業人員1萬餘人,已發展成為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和貨物分撥中心。”慶雲縣市場建設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李洪光介紹,市場發展給當時的慶雲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獲得“中國商貿名城”“全國文明誠信經營示範市場”等榮譽70余項。
轉型升級,做活“商貿興城”下半場文章——提境界拓眼界,貨郎勇闖新業態新領域
慶雲專業市場數量雖多,但個頭小、分佈散、設施老,加上網際網路購物的興盛對傳統經營業態的衝擊,商貿業發展遭遇發展瓶頸,亟須轉型升級。
如何轉?沒有等出來的辦法,敢闖敢試才有出路。2016年以來,特別是2022年以來,慶雲縣委、縣政府作出打好“五大戰役”的戰略部署,除了將商貿物流轉型升級作為其中重要一役攻堅外,圍繞工業強縣突破、城市擴容提質、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全面發力。
聚焦市場、電商、會展、物流四大領域,專業市場向著涵蓋跨境電商、智慧物流、智慧雲倉等業態的智慧商貿新城轉型升級。先後建成金山國際海淘城、崑崙購物廣場、智谷雲聯智慧産業綜合體,今年,水發·渤海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運營,跨境電商産業園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建新拆舊、破立並舉。建材城、酒水副食城等5處老舊市場相繼完成拆遷,相關業戶搬遷至新市場,資源整合、集聚發展態勢凸顯。孫立功緊跟縣裏市場發展的腳步,從小商品城市場轉移“戰場”,把店舖開到了金山國際海淘城,店面擴至200多平方米。他的兒子孫旭東在經營日用百貨的基礎上,引入了化粧品經營,在新的商貿領域繼續打拼前行。
商貿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在縣裏引導下,“慶雲貨郎”積極尋求新的經營業態、領域和路子。
加油站成為“慶雲貨郎”聚集的新領域。在全國開辦民營加油站約1.5萬座,直接從業人員5萬餘人,年産值約1500億元。組建“中慶油”平臺,引導加油站加盟,資訊共通、資源共用、市場共闖、品牌共創,推動本外地油商企業規模效益提升。規劃“中慶油”小鎮,建設能源配套産業園,融入人才培訓、會展服務等功能,力爭3至5年,實現慶雲油品産業和平臺建設達到“萬座油站、百億基金、千億産值、千億市值”的目標。
商貿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慶雲積極實施以貿促工、工貿聯動戰略,金融電子、體育器材、小商品加工等産業崛起,涌現出了以生産金融機具、LED顯示屏、紙巾、洗車機、小五金等為主的海天電子、騰飛金融機具、勝港紙業、輝騰洗車機等大批骨幹企業。
段海雲是商貿業向工業企業轉型的代表。他1993年開始銷售科目章及驗鈔機等金融機具,賺到了第一桶金。2013年,他在慶雲先後開辦了5家企業,經營範圍涉及金融機具、電力設備、監控安防設備生産等。他説,正是得益於前期銷售金融機具積累下的客戶和資本,才有了今天的做大做強,近期還要將公司開到海南去。
搶抓風口,闖蕩電商新業態。慶雲縣百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強是該縣電商産業中的佼佼者,公司去年交易額達2億元。他從銷售金融機具起步,2010年,搶抓電商發展風口,和家人一起到北京開淘寶店,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王志強介紹,公司主要銷售家居用品,2015年搬回了慶雲,“是慶雲優越的惠企政策吸引了我,不同於傳統銷售模式,由坐商變電商,現在‘老買賣’線上上就銷向全國各地。”今年小商品博覽會上,公司與徐園子鄉政府簽約,共建電商産業園。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貨郎精神和基因,鼓舞慶雲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2022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8387家、增長5.91%,增速居全市第1位;電商網路零售額實現17.1億元,長期位居德州各縣(市)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工業用電量增長6.8%、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增長17.12%,3項指標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成功獲評2022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
“慶雲將搶抓德州市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契機,打響商貿物流轉型升級戰役,大力推動市場提檔升級,出臺促消費惠民政策,舉辦露營節、消夏藝術節、小商品博覽會等消費主題活動,匯聚起商氣、人氣、煙火氣,全力塑造慶雲商貿新起點。”慶雲縣委書記劉濤表示。
□本報記者尹曉燕 高玉梁 本報通訊員王凡存 馬新磊 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