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 網站無障礙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山東長島:深海有人家,海島迎“三變”
發佈時間:2023-04-19 09:35:51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張武岳 | 責任編輯:闞金劍

  ▲山東省長島綜合試驗區砣磯島(2020年8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長島人林紹鵬經營的民宿“Dream 1902”有點特殊:它由百餘年前的老房子改建而成,保留原來特色的同時,還結合了現代設計元素,與海島秀麗的景色相映成趣。

  “這個民宿小院日租金2000元左右,雖然價格高,但不愁客源。”他説,良好的生態環境正在給海島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長島地處膠遼半島之間,包括151個島嶼,縱列于渤海海峽,曾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島民常年與大海相伴。記者走訪發現,當地推進全域生態保護,踐行“兩山理論”的實踐不僅重塑了生態環境和海島産業,還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習慣和思想理念。

  環境之變

  乘船經過長島的車由島,海鷗密密麻麻地在空中盤旋,很多還追著輪船飛翔。得益於附近海域良好的生態環境,成千上萬隻海鷗在車由島安家、覓食、嬉戲、繁衍,車由島因此得名“萬鳥島”。

  通過多年持續的治理,長島區域內東方白鸛、黃嘴白鷺、蒼鷹等遷徙鳥類數量也有所增長。據統計,長島境內發現的鳥類已佔全國鳥類種類的24.2%。除了鳥類,大葉藻等藻類也在海岸生長,白江豚等珍稀海洋生物頻頻出現,斑海豹數量明顯增多。

  曾幾何時,這裡長期被海參育苗廠和近岸養殖設施佔據,海水被污染,島民苦不堪言。“當時養殖廢水直排大海,近海臟得沒法看。”南長山街道孫家村村民肖樹全,手指著大海方向説。

  長島給人的驚喜不限於此。趙王村東南海岸的一處山體上,遍佈著紫荊、胡枝子、紫穗槐等植被,隨著海風翻起層層“波浪”。

  “三年前,山上光禿禿的,一下雨就往下衝泥水,落碎石頭。”長島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園林科科長張文平拿著幾張老照片給記者介紹。

  近年來,當地累計投入資金7100萬元,對17處受損山體採用高次團粒噴播技術進行治理修復,對北五島、西三島裸露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共栽植各類苗木80多萬株,修復裸露山體面積約30萬平方米,補植造林300畝,種草50畝,實現海島裸露山體“應治盡治”。

  長島還將分佈在4處島嶼的80台陸域風力發電設施拆除,原本的風機所在地,被碧桃、櫻花、松柏等植被覆蓋。如今島上植被覆蓋率超過六成,與美麗的海濱景色相得益彰。

  産業之變

  從南長山島出發,乘船數小時,可抵達渤海深處的南隍城島海域,多座鋼質龐然大物矗立海中。

  這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經海”系列網箱。“平臺配備了自主研發的自動投餌機、水下自動洗網機器人、各類智慧感測器、養殖大數據管理系統等智慧化設備。”經海漁業漁服事業部經理盧曉對記者説,依託自動投餌、水下檢測、成魚回收、雲數據處理等多項技術,這裡的養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

  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開展以櫛孔扇貝養殖為主的漁業養殖,短時間內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長島近海海域養殖密度過大,近海污染及養殖産品大面積死亡現象時有發生。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的出現,解了“燃眉之急”。

  從灘塗到海洋,從淺藍到深藍,養殖換了底色,漁民換了“戰場”。南隍城鄉南隍城村黨支部書記李盛平説,海洋牧場不僅節約成本、提高産品品質,還能保障養殖活動不會對海底原生態造成過多影響。

  海洋牧場網箱及平臺建成後,運營方還與周邊中小型養殖戶簽訂合同。養殖戶按照公司要求,養殖到一定規格後,公司負責收購,並投入海洋牧場網箱中繼續養殖,“接力養殖”方式實現了養殖戶和海洋牧場的“雙贏”。

  曾經以養殖海參和扇貝為主業的孫家村也迎來“新生”。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技術支援下,孫家村“固藻集魚”,先後向海洋投放礁體10余萬空方,布設海藻10萬株。附近近海區域資源漸漸恢復,螃蟹、八蛸、辣螺、帽螺等重現,這也成為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

  孫家村黨支部書記孫成偉感慨,生態恢復後,孫家村的發展一步緊跟一步,相繼成立海上養殖合作社,修建趕海園,建設漁家風情園,村裏各項事業如火如荼。

  走進砣磯島的“魚舍”民宿,雅致的裝修風格和完善的配套設施,令人倍感溫馨。“魚舍”民宿店主郭紅梅和丈夫都是山西太原人。2017年,他們登島遊玩,立刻喜歡上這裡,放棄了太原穩定的工作,在砣磯島的村裏建起了特色民宿。

  “為提升海島軟硬環境,砣磯鎮近幾年累計投資2億余元改造自來水和污水管網、整治環境衛生、推行電代煤、改造電網,栽種各類樹木近10萬棵。”砣磯鎮黨委書記姜新鵬介紹,獨具特色的海島風貌和生態環境,使砣磯島得到更多遊客的青睞。

  理念之變

  長島南長山街道王溝村漁家風情園中,一排垃圾投放設施整齊地排列在路邊,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投放口清晰明瞭。只需掃描投放二維碼,點一下對應按鍵,就可打開相應的投放口分類投放。

  “投放垃圾後,還可以獲得積分,用來換香皂、洗衣液等日常用品。”當地居民王玉花説,“掃碼扔垃圾”已成為島民的新風尚。

  受海島環境限制和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影響,長島一度面臨“垃圾圍島”困局:生活垃圾量大、難處理。一些垃圾堆放在海邊垃圾場,不僅氣味難聞,影響居民生活,還給登島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2019年以來,長島構建起符合海島實際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實現全域覆蓋、全程閉環、全民參與,破解了“垃圾圍島”的困局。

  在長島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專職副主任李明濤看來,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可以推動島民樹立更加明確的環保觀念,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

  生態環保綠色理念體現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島外車輛“禁進”、島內車輛“控牌”的背景下,長島先後投資6700余萬元,淘汰所有燃油公交車,全部由新能源客車替代,目前新能源客車總量達到109輛,總客位4420個;購置電動共用汽車80輛,為旅客進島遊覽提供便捷服務。

  “我們已實現新能源公交車、旅遊包車、共用汽車綠色低碳出行全覆蓋,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余噸,進一步優化了海島生態環境和空氣品質,綠色出行理念也已深入人心。”長島交通與住房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張世偉介紹。

  除此之外,長島還實現了煙花爆竹全域100%禁放、集中供暖清潔能源全域100%替代、污水處理全域100%覆蓋等,全面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今年2月,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研究院揭牌成立。李明濤介紹,這是長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探索雙碳路徑、打造國際零碳島的一次新嘗試,各方將共同探索海島雙碳戰略及實現路徑,推動海洋碳匯産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也將助力長島對“兩山理論”轉化路徑的探索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武岳

熱點新聞
滾動
山東泰安:黃精産業富農家
垂深8937米“德州造”鑽具顯神通
濟南西晉之前位於章丘!還有個濟南國
山東威海文登:春色滿大棚
山東惠民:繩網企業滿負荷運轉“搶外單”
德州:全方位“連結”省會經濟圈
德州:突破堵點難點 打造更舒心市場環境
德州:蔬菜高價賣 農戶信心足
青島:“以産帶人,以人築城”,打造青年活力城區
濟南中央商務區發展再添新活力
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加速推進
濟南新建住宅有了“醫保”
+更多
山東長島:深海有人家,海島迎“三變”
山東長島:深海有人家,海島迎“三變”
山東菏澤:咏國學 頌牡丹
山東菏澤:咏國學 頌牡丹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説走就走”,青島加速打造高效暢達高鐵網
“説走就走”,青島加速打造高效暢達高鐵網
德州齊河:“三級三網”綠化黃河岸
德州齊河:“三級三網”綠化黃河岸
青島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研學活動
青島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研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