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五為”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在市中心廣場舉行。記者劉振興楊戈攝
▲市心理健康服務促進會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 記者劉振興攝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全民向善,文明閃耀。
身邊好人、文明典型、道德模範,各類好人名單不斷拉長;路口交通勸導、小區幫扶送暖、公園維護環境,“志願紅”隨處可見;禮讓斑馬線、紅白事簡辦、踐行光碟行動,文明新風勁吹。
市民素質是城市之魂,決定著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我市將提升市民素質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榜樣引領、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移風易俗,從一點一滴做起,使文明理念浸潤于每位市民的日常行為之中。如今,德州大地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志願服務花香滿城,好人之城、厚德之州品牌更加響亮。
德州好人引領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3月29日,山東好人1至3月發佈儀式在濰坊市昌樂縣舉行,德州14人上榜。入選好人中,既有7年義務為無家可歸者尋親、幫助300個家庭團圓的普通村民譚英換,不顧自身安危、寒冬跳水救人的企業職工王波、張一博,熱衷公益、資助百名貧困大學生的企業經理楊新軍;也有焚膏繼晷、青春盡獻新聞事業的記者任立松,推陳出新、接力弘揚非遺文化的傳承人陳煥濱……每一個平凡的故事,都彰顯出他們有情有義、誠實守信、包容大度的美德。
事跡一經推出,在全市掀起新一輪向模範學習、向榜樣看齊的熱潮。“今後要以身邊好人為榜樣,找差距、補短板,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天衢新區新城市花園小區居民劉艷紅見賢思齊。
德州地處黃河故道、運河之濱,自古就有“厚德之州”的美譽,文明基因根植百姓血脈。在此基礎上,我市將道德模範、德州好人、文明家庭、新時代好少年等各類典型推選納入到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來,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選樹機制,全市每月推薦好人典型超千人。市文明辦選出一批口碑好、立得住、叫得響的德州典型,推送參加省級、國家級好人評選。截至目前,我市共推選中國好人32人、山東好人418人、德州好人700人;德州市新時代好少年90人、感動德州年度人物90人;市級以上道德模範462人;全國文明村鎮16個、省級296個、市級2455個;全國文明家庭2戶、省級37戶、市級193戶。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群好人影響一座城市。為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全市上下廣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搭建陣地,通過主題公園、好人廣場、教育基地等平臺,展現好人精神、模範風采,投資60余萬元在減河濕地公園、長河公園建設道德模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以“德源”為主題,從大禹、董仲舒到德州市歷屆道德模範,共設立公益宣傳板300余塊。
創新形式,突出文藝宣傳。以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為原型,拍攝了《信仰的力量》《嬸娘》等微電影,以感動德州年度人物為原型,創作了報告文學《燭光高照》。同時還把模範事跡編寫成小品、話劇、歌曲等,在“三下鄉”舞臺、群眾文化活動等各種場合演出、傳唱,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道德建設融入群眾生産生活。
此外,我市還組織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宣講團,奔赴全市各地宣講事跡;在媒體上設立《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專欄;舉辦感動德州人物頒獎典禮等活動。
樹立德者有得、德者受尊的鮮明導向。近年來,我市積極健全好人關愛機制,堅持精神鼓勵、物質獎勵、社會保障“三位一體”。建立道德銀行、文明銀行、“蒲公英超市”等激勵回饋場所,指導和推動縣市區設立文明實踐專項基金、見義勇為基金和慈善基金,村鎮設立新風公益基金,協調金融機構推出“好人新風貸”,用於各類身邊好人、道德模範等先進個人以及集體的獎勵和幫扶。每到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市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都會進行走訪慰問;在市級晚會、頒獎典禮等重大活動中邀請好人以貴賓身份出席,讓典型有榮譽、受尊重。獲評“最美武城人”的張善洲曾通過“好人新風貸”貸款20萬元,解了家裏的燃眉之急。
擦亮志願服務品牌繪就城市文明底色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全書共21個專題……”3月29日,在陵城區丁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者楊寶玲與20余名黨員、幹部、群眾一起分享讀書心得。今年以來,丁莊鎮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工作,每月精心組織開展好書分享、文藝演出、理論宣講等各類志願活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原來沒事兒總想著玩手機,時間都浪費了。通過參加活動,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也給孩子們樹立了好榜樣!”經常參加好書分享活動的張心明説。
志願服務是展現一座城市文明風尚的新標誌,也是德州夯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基礎的有效措施之一。德州聚焦群眾需求,大力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工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兩心”融合、雙向賦能,全力打造集指揮調度、智慧研判、項目供給、宣傳展示、評估評價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走出了一條具有德州特色的新路徑。每天,志願者們活躍在城市各個場所,掀起了開展鄰里守望、助老扶幼、助學幫困、助醫助殘、文明勸導、生態環保等志願服務活動的熱潮,已然形成了全市各級各部門共創共建、幹部群眾廣泛參與的“大創建”格局。截至目前,雲平臺共入駐“五為”志願者團隊2.4萬餘支、志願者175萬人,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過2450萬個小時,先後涌現出4個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和156個省級典型。
“群眾需要什麼,文明實踐就提供什麼。”市委宣傳部三級調研員趙春雷介紹,我市從需求側發力,打通數據鏈條,實現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商業服務功能聚合,形成“雲端”服務矩陣。市級雲平臺整合公安、醫保、民政等22個部門的73項政務服務事項,按照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願組織(者)接單-群眾評單-政府獎單“五單”運作流程,對志願服務項目實行閉環管理,通過“從指尖到身邊”的文明實踐路徑,實現政務服務一碼通辦。截至目前,群眾共在雲平臺點單2.24萬次,志願者、志願服務隊主動接單、送單共計22.1萬單。
同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五有”標準全覆蓋,高標準建設中心11個、所134個、站5156個,延伸建立文明實踐公園101個、廣場1970個、主題雕塑10個、家庭站15488個、志願服務站(點、崗)7642個、基地1050個、特色工作室273個,構建起點多面廣、互聯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實踐服務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隨著全市各地積極開展多種志願服務活動,持續創新志願服務形式,統籌推進一縣一品牌、鄉鎮多亮點、村莊有色彩,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涌現出“和樂同行”“義滿陵城”“小城大愛”等25個縣域品牌,形成固定志願服務項目5900個,打造了“暖僑365驛站”“文化先行官”“家·課堂”等265個精品志願服務項目。
移風易俗入心田文明之花遍地開
近日,家住德城區天衢街道肖何莊社區的二年級學生肖超來到小荷愛心超市,用“愛心幣”兌換了一盆綠植。“愛心幣”是一種愛心積分,是肖何莊社區通過積分制推進移風易俗,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項創新,旨在以小積分引導激勵居民參與自治,共同維護美好環境。
“喝酒不能開車,一定要安全出行。”2月11日,天衢新區李鳴崗村網格員張永勝吃過午飯,便開始在村裏巡查,發現有村民帶著酒氣急匆匆地從身邊走過準備駕車,他及時進行勸阻。時時評、定時議,是李鳴崗村通過道德評議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引導村民自治、培育文明新風的又一創新舉措。李鳴崗村有200多戶、近600人,早年間,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嚴重。2014年,李鳴崗村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在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的基礎上,成立了道德評議會。通過“村幹部+村民代表”共同評議的方式,每年開展1至2次集中定時評議,由老黨員、老幹部、鄉賢能人等帶頭,對各種行為進行監督評議,著力培育村民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市制定出臺了《關於在城鄉倡導開展“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十反對、四提倡”,以抓好農村移風易俗為重點,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移風易俗工作制度、文明鄉風管理機制,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等新風尚。持續推進“光碟行動”,大力倡導文明用餐。去年,全市部署“反對浪費、崇尚節約”系列活動1521場,“文明餐桌”志願服務2319場,覆蓋群眾達13萬人;線上開展有獎答題等活動500余場,16萬人參與。今年2月又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專項行動,突出整治高價彩禮、高額隨禮、惡俗婚鬧等問題。
各單位結合自身職能,積極作為:共青團德州市委連續舉辦了21屆青年集體婚禮,919對新人參加;市婦聯建成“美麗庭院”19.98萬戶;市文旅局進一步完善鄉村農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建設,開展廣場舞比賽、送戲下鄉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讓精神文明創建深入人心。
“建設文明德州,不僅來源於優美環境、豐富物質,更來源於精神家園構建。”市委宣傳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張志芳説,經過創建,每一個進步、每一次努力,都展示出德州的文明溫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如今,文明已經浸潤于每位市民的日常行為中,鐫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處。
□本報記者王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