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 網站無障礙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智慧建造”:青島建築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發佈時間:2023-04-04 09:23:38 | 來源:青島日報 | 作者:王冰潔 | 責任編輯:闞金劍

■位於青島的裝配式智慧生産線。

■在敞亮乾淨的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加緊生産重慶路快速路工程後期所需的裝配式箱梁構件。

▲青島城鐵智慧建造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滿載著混凝土的魚雷罐,沿著軌道完成自動運輸。

◀膩子塗料智慧施工機器人在青島建設項目中展開應用。

  在300噸汽車吊的牽引下,一塊塊巨大的鋼結構梁體吊裝到指定位置,如同“拼積木”一樣,利用裝配式建造方式,211米長的橋梁成功飛跨深圳路,焊縫總長度超過1.8萬米,中間沒有一根墩柱,成為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的一大亮點。

  火花四射之間,管道焊接機器人代替人工正在開展自動焊接作業;智慧抹灰機器人則正在向一面墻噴灑灰漿,開展抹灰施工,它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抹灰的6至8倍;四足機器狗靈活地穿梭在建築工地,其搭載的感測器可以實時記錄和回傳,成為建設項目中的“網紅監工”。

  經過標準化的打造,以往塵土飛揚的傳統混凝土加工廠成為一個精益管理的“工廠”。在位於西海岸新區的一家商混站內,通過數字化管理,整個廠區實現無人、無塵化生産,如此一來,智慧建造讓“黑燈工廠”成為可能。

  ……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青島許多工程建造場景已發生顛覆性變化,建築工業化和智慧化正在成為現實。眾所週知,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築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發展理念和“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建築業正蹄疾步穩實現現代化轉型。

  2022年11月,住建部將24個城市列為首批智慧建造試點城市,以科技創新推動建築業轉型發展,青島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試點城市。擁有工業化和數字化基礎的發達製造業是智慧建造試點城市的基礎,這也正是24個試點城市所具備的共同點。

  “目前,各大試點城市根據自身情況,正積極探索建築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青島也提前佈局,多管齊下,系統推進,以‘試點示範’開拓智慧建造‘青島路徑’,加速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與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建築業高品質發展、轉換增長動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牛永波介紹道。

  青島此前發佈的《推動智慧建造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到2025年,全市智慧建造水準顯著提高,打造智慧建造示範項目100個以上;建成一批智慧建造産業基地和産業集群,打造智慧化工廠20個以上、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5個以上,培育一批智慧建造龍頭企業;智慧建造的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完善,智慧建造試點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複製的智慧建造試點青島經驗。

  當下青島智慧建造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如何?未來又將如何佈局?建築産業現代化轉型還存在哪些痛點和瓶頸?帶著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前往各大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建築産業智慧化工廠等地展開了調查。

  “智慧建造”倒逼行業迭代

  傳統印象中,建築工地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談起建築行業,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發展且數字化水準較低的傳統行業。“我國建築業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但同時也面臨著産品性能欠佳、資源浪費巨大、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生産效益低下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説。

  我國建築業還存在勞務短缺以及由此帶來的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此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數據》顯示,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年提高0.3歲。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較2016年的19.1%上升8.2個百分點。

  不難看出,未來建築行業用工老齡化和人工成本上升將成必然。

  在全新發展理念下,如何解決這些“痛點”問題,推動建築業高品質發展?丁烈雲認為,實現智慧建造,促進資訊化與工業化在工程建造領域的深度融合,是建築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發展智慧建造”成為大勢所趨、形勢所迫。

  通俗來講,智慧建造是指在建造過程中充分利用智慧技術和相關技術,通過應用智慧化系統,提高建造的智慧化水準,減少建造過程對人工的依賴,從而使建造的品質和效率更高,同時,在建築的全生命週期內實現節材省工、節能減碳的目標。

  近年來,國家推動智慧建造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髮指導意見,力推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2021年3月,“發展智慧建造”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2022年1月,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將推動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作為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之一。《“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也提出加快智慧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隨著首批24個智慧建造試點城市的公佈,我國進一步明確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築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建造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生産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問題,更好發揮建築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支點作用。

  此次青島為何能獲批國家級試點城市?事實上,青島2020年便啟動對“智慧建造”的探索,彼時借力“新城建”全國試點,率先開始了智慧建造科技示範工程評選。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經驗總結、展望分析,2022年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開展了項目試點示範,確定數字化建設項目23個、智慧化工廠項目11個、建築産業網際網路項目6個。

  “青島是一座産業型城市,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製造業基礎雄厚,同時擁有良好的建築産業發展基礎。近年來青島的建築業産值年均增長率穩步提升,對全市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科技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青島先後入選我省首個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在2022數字城市百強榜中位列第七名,這些因素都成為青島推進智慧建造的底氣和優勢。

  在剛剛發佈的《數字青島2023年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到,“推動工業、農業、海洋、服務業、建築業數字化轉型,新發佈1000個以上工業賦能場景,新建80個以上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産線”。可以預見,從“建造”走向“智造”將成為青島建築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青島智慧建造的“生動場景”

  去年以來,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春風”下,青島很多重點工程建設拔節生長。不斷刷新建設紀錄的背後,離不開BIM、裝配式、綠色建造等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理念的應用,推動著整個行業向高品質發展邁進,助力城市更新建設跑出“青島速度”。

  唐河路-安順路打通工程的工期緊、線路長、施工作業面複雜、參與建設方多,組織協調難度大。“項目率先採用‘網際網路+智慧建造’技術,搭建了智慧工程管理的‘工程線上’雲平臺,管理人員僅用一台手機或電腦,便可全局掌握工程建設資訊,規範建設管理流程,為工程建設全過程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保障。”國機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負責人介紹説。

  面對工程建設的千頭萬緒,雲平臺就如同是一個“調度中心”,綜合網際網路、物聯網、BIM與GIS等技術,對工程建設全週期品質、安全、進度、人員、工程檔案等全面數字化管理,從而解決項目上的“資訊孤島”“數據壁壘”“資源分散”等問題。

  隨著大量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裝配式建築也快速進入大眾視野。

  “這裡正在加緊生産的,就是重慶路快速路的箱梁構件。”近日,記者在位於青島高新區的青島城鐵智慧建造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看到了一片火熱朝天的生産景象:敞亮的現代化生産車間內,伴隨著或高或低的轟鳴聲和切割聲,8條智慧化流水生産線開足馬力,鋼筋籠綁扎、混凝土澆築、蒸汽養護……每完成一道工序後,移動臺車便會載著逐漸成型的箱梁,順著軌道移動到下一個工區,一批批“重量級産品”相繼完成。

  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採用預製裝配式施工工藝的高架橋,重慶路快速路的上部結構絕大部分採用預製裝配式橋梁施工工藝。目前工程建設現場正開展樁基和墩柱等下部結構施工,與此同時,後期將使用的箱梁等上部結構構件則在裝配式工廠同步生産。“在工廠製作完成預製構件後,再將一塊塊猶如‘積木’的橋體構件運至工地現場開展拼裝。由此,可將串聯施工變為並聯施工,縮短工期,並具有對周邊交通影響小、環境污染少、所需勞動力少等優勢。”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陳曉明透露,借助智慧生産線,單個箱梁的生産週期可由原來的9天縮短至4天。

  在榮華建設集團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內,同樣的場景也在上演——智慧工廠內的各類機械設備高度自動化運作,裝配式建築所需的各類構部件均已實現了資訊化管控與智慧化生産,每過幾分鐘,一塊預製鋼筋混凝土構件就在PC生産線上徐徐滑出,一旁的裝配化裝修智慧生産線則可實現快裝板材的全自動切割、覆膜、上下料……每條産品流水線上,只有幾名工人熟稔地操作著手裏的儀器。

  總體來看,近年來青島的市政設施、軌道交通及房建類工程中,裝配式建造比例均在逐年提升。去年年初,住建部印發《“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和203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分別達30%和40%以上。青島則提出了更高要求——到今年,全市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達到50%,這一比例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各級政策的引導下,一些大型建築企業主動擁抱裝配式建築。“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智慧建造的必經之路,企業不僅要順應這個趨勢,更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落地應用,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榮華建設集團副總工程師李海生向記者坦言,如何將建築業與新一代資訊技術充分融合,實現裝配式建築的標準化、模組化、規模化,是推進裝配式建築智慧建造的關鍵所在。隨著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産業鏈的不斷完善,未來裝配式建築的綜合成本會更低,施工效率、建築品質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會愈加凸顯。

  未來將擁抱更大發展空間

  建築業發展連接經濟,也牽動民生。以智慧建造為抓手,建築業轉型升級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其立足點和落腳點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

  在全市城市更新建設中的每個攻堅領域,幾乎都有“智慧建造”融入其中,比如,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細微處踐行“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施工中使用移動式“天幕”,減少揚塵和噪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嘗試智慧社區在內的數字領域探索,推動居民生活品質再上新臺階,使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建造場景,是建築業迭代升級的最佳生動實踐。目前,我國的智慧建造水準還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業內人士透露,建築業的産業鏈很長,俗話説“船大難掉頭”,目前來看建築工業化的整體效益還遠未發揮出來。“新技術的研發需要較長的時間與大量資金的積累,當我國的智慧建造進入核心關鍵領域時會遇到很多技術上的壁壘。以建築業資訊化升級為例,目前仍存在終端數據介面龐雜、數據整合難度大、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此外,還面臨著研發及實操人才匱乏等諸多現實問題。”

  要真正實現智慧建造,建築行業仍然任重道遠,相比之下,智慧建造將引發的無數新業態和無限的市場機遇更讓人們對行業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前不久,山西太原某建設項目的採購人員,在類似“京東商城”的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上,完成了一站式建材採購。採購人員下單後,位於太原周邊的多個供應商收到訂單後快速發貨。這一“線上交易”場景的完成,正是基於一家來自青島的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

  “我們通過構建數字化共用平臺,聯動産業上下游,促進智慧建造全産業鏈的優化升級,進而解決了以往建材採購資訊不對稱、産品控制難以保證等行業痛點。”據材金和通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已連結了1000多家供應商和500多家採購企業,去年的銷售額達到15.4億元。

  智慧建造一頭連著數字技術,一頭連著建造工程,是兩者互促發展的“融合體”。在試點工作的撬動下,青島的智慧建造充滿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創新資源配置,在構建完善政策體系的同時,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多元化社會資源參與的資源投入模式。大力支援智慧建造相關研究、成果轉化以及一些應用場景建設和産業化扶持,進而形成一批可複製的智慧建造試點青島經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科技處負責人説。

  相信借助智慧建造,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性的建造場景,在你我身邊發生……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文/圖

熱點新聞
滾動
垂深8937米“德州造”鑽具顯神通
濟南西晉之前位於章丘!還有個濟南國
山東威海文登:春色滿大棚
山東惠民:繩網企業滿負荷運轉“搶外單”
德州:全方位“連結”省會經濟圈
德州:突破堵點難點 打造更舒心市場環境
德州:蔬菜高價賣 農戶信心足
青島:“以産帶人,以人築城”,打造青年活力城區
濟南中央商務區發展再添新活力
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加速推進
濟南新建住宅有了“醫保”
德州市快遞企業全力以赴保運轉
+更多
山東新泰:小香椿大産業
山東新泰:小香椿大産業
“智慧建造”:青島建築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智慧建造”:青島建築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于燕説電影】女性成長電影: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弗裏達
菏澤:立足園區優勢培育“直播經濟”
菏澤:立足園區優勢培育“直播經濟”
山東萊榮鐵路進入全線鋪軌階段
山東萊榮鐵路進入全線鋪軌階段
德州陵城二十四景園升級遊覽體驗
德州陵城二十四景園升級遊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