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和“晶·彩——探尋神奇的礦物世界”兩大新春特展在山東省博物館開展。
圖:1月26日,以山東白堊紀恐龍為主角的“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在山東博物館啟動。圖為展覽上亮相的巨型山東龍。(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本次以山東白堊紀恐龍為主角的恐龍展覽是山東博物館2022年度開年力作,也是精心醞釀十余載全新打造的原創自然精品展。展廳分為上中下三層,共展出標本模型約157件,全面展出了山東從最早到最新發現的13種恐龍種類。
“這次我們的展覽包括許多在山東出土的珍貴恐龍種類,如在山東萊陽發現的中國最早命名的鴨嘴龍類譚氏龍,山東蒙陰(現新泰)發現的中國最早命名的第一類蜥腳類恐龍師氏盤陰龍等。最受大家關注的巨型山東龍標本,體長14米,高8米,其中60%以上是由真正的化石組成的。”山東省博物館自然部主任孫承凱向記者介紹,從內容上來説這個展覽可謂 “有料”!山東是中國最早進行恐龍科學發掘與研究的地區,從20世紀初開始,一大批傑出的地質和古生物學家代代相承,投身於山東恐龍的發掘與研究,推動了中國恐龍研究事業的發展。山東白堊紀地層中保存的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數量豐富,屬種多樣。白堊紀的山東,是恐龍生活的樂園,恐龍家族中各個類群的成員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活,堪稱恐龍帝國中“迷失的白堊紀世界”。其中有中國最早命名的蜥腳類恐龍——師氏盤足龍;早白堊世的標準化石——鸚鵡嘴龍;體型最大的鴨嘴龍類——巨型山東龍和有著“新中國第一龍”美譽的棘鼻青島龍等。
圖:山東博物館自然部主任孫承凱告訴記者,此次展覽最大特點是不僅有知名的巨型山東龍參展,也是對山東從最早發現的恐龍到最近發現的恐龍的一個全面展示。(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觀眾在現場可以運用裸眼3D、VR、科學繪畫、實景小模型等多重手段,再現形態各異的恐龍及其生境。展廳內巨型3D裸眼大屏迴圈播出的清晰度高達8K的情景式動畫也進一步優化了觀眾的視聽體驗。
能夠參與研學活動又是這個展覽為中小學生提供的深度接觸展覽的機會。在“白堊之跡,始於‘足’下”和“認蛋歸親”兩個活動中,青少年們可以親身實驗參與模擬,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恐龍足印的相關內容,通過實地的感知,在不知不覺中獲取恐龍的知識,讓孩子們在博物館裏玩得“嗨”。
除重磅推出的常駐恐龍展廳,觀眾在過年期間還可以參觀“晶·彩”礦石展廳觀賞天然礦石的美麗。該展廳分為“大地結晶”、“魅力天成”和“無處不在”三個單元,全方位展現了礦石多樣的天然屬性和形態,為觀眾揭示了看似冰冷的礦石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
圖:本次展覽吸引了不少恐龍愛好者來山東博物館觀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展覽上的恐龍化石、模型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目光。(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展出了包括恐龍化石、模型在內的157件展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孫承凱介紹,展覽上的“主角”巨型山東龍距今7500萬年左右,它的特別之處是體型特別大。巨型山東龍體長14米,高8米,最重的是股骨有400多斤。(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在山東發現的中國恐龍研究史上最早的兩種恐龍。(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開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開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開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大眾網 海報新聞記者 實習生 馬一方 濟南報道